穿越千年的守望与传承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迎来建馆40周年
“该书收录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园区内匾额37块、楹联37副,清《昭烈忠武陵庙志》所录今已佚匾额15块、楹联18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观众全景式呈现成都武侯祠匾联文化的独特魅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保管研究部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陈芳在现场分享了撰书的心路历程。陈芳介绍,《工整的华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章...
四秩风华 勾画三国文化脉络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建馆40年系列活动启幕
该书收录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园区内匾额37块、楹联37副,清《昭烈忠武陵庙志》所录今已佚匾额15块、楹联18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观众全景式呈现成都武侯祠匾联文化的独特魅力。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此外,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大三国——守望与发现》纪录片的先导视频。《大三国——守望与发现》由...
四川成都旅游2——宽窄巷子-青羊宫-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
昭烈庙最高最雄伟,刘备贴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是其孙北地王刘谌像,原其子刘禅像宋真宗时被地方官撤除。两边有关羽、张飞、赵云、庞统等塑像,气宇轩昂,形神兼备,两壁挂有据说岳飞书《出师表》及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武侯祠悬名垂宇宙匾额,殿中供诸葛祖孙三代的塑像。正中诸葛...
襄阳隆中历史沿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武侯祠_网易订阅
简王慕隆中山佳奇,择为茔地,后人不能体王之意,将诸葛亮祠迁一于山之左臂。地既非宜,庙且陋小,神获不安,人未蒙福。隆中东去数十步,山有一洼,欲将亮庙移建。”(见《襄阳县志。祠祀(明襄王崇慰先贤疏)》)明正德二年(1507年),明武宗朱厚照批准建庙,并御赐庙额“忠武”。
成都武侯祠,三国圣地,有岳飞书法真迹,红墙夹道,门票50元不贵
武侯祠,是为了纪念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庙。现在是一同祭祀刘备,还有三国英雄,还有诸葛亮,所以门口是汉昭烈祠,因为里面有刘备的惠陵。刘备,生于161年,死于223年,他的一生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汉中也有武侯祠,诸葛亮墓,但是没有成都这个影响力大。河南南阳也有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国家4A景点,和杜甫草堂级别...
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已有1700多年历史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由此而成了今天我们参观所见的武侯祠。
刘上洋:成都武侯祠(图)
武侯祠的对联,永远是一部读不完的哲学巨著。三我在武侯祠内边走边看,邈远的思绪在三国璀璨的天空里遨游。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风云际会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但奇怪的是只有蜀汉的刘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等人被人极力推崇,并建庙祭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建越多,有的甚至...
蜀地游记——武侯祠
三、攻心为上,化解民族矛盾。诸葛亮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故事广为流传、脍炙人口。武侯祠内有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要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
历史转角处,昔日英雄身何在—— 探寻成都武侯祠的千年历史
时间来到明朝,武侯祠建筑群建筑格局第二次大变动始于蜀献王朱椿。明朝初年的时候,蜀献王朱椿兴冲冲地来到惠陵拜谒,见到的却是一片残垣断壁,于是他便对遗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和整合。在这次全面整修过程中,朱椿废除了原在昭烈庙西侧的武侯祠,直接把诸葛亮像移入昭烈庙内刘备像东侧,将关羽和张飞像排列于西...
定军山:忠魂宿而浩气生——寻访诸葛亮长眠之地
勉县武侯祠。“武侯遗庙汉江南,乔木参开锁翠岚。”据史料记载,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汉江南岸、定军山下的武侯坪,明正德年间迁到现址——此地原为三国时期之阳平关,是武侯驻军之行营、相府所在地,东邻马超祠墓、刘备社坛处,西有诸葛读书台,南依定军山,北望天荡山,整体建筑规制宏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