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里的中国
王永进回忆,上世纪50年代,女性有传统旗袍和苏式布拉吉,男性的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等多元服装并存;六七十年代,军装绿非常时髦;改革开放后,喇叭裤、牛仔裤、蝙蝠衫等西方服装开始进入中国人生活,“休闲文化”“T恤文化”倡导下,一批从事外贸代工的企业如杉杉、雅戈尔等品牌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始深耕中国市场;到了90年代末期...
不可思议!50年代的年轻女性,居然已经这么时尚
她们的笑容非常阳光,具有典型的50年代特征。50年代的北京,一位音乐作曲家的妻子。虽然穿着并不艳丽,但在素雅中依然能感觉到她的文化气质。50年代,苏式布拉吉,是年轻女孩最喜欢的潮流服装。这种连衣裙外加两根又大又粗的辫子,是50年代最明显的风格。50年代末,一位上海的年轻妈妈,已经开始穿连衣裙了。在那个年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服饰,回溯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尚服饰风格...
总的看来,这个时期的服装,以采用西式者为多,传统特色的保留则较少。经过一个时期。夏勇峰2024-01-22旗袍是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之一家服饰类专业...
古代服饰蕴藏了哪些体育元素,原来古人服饰才最讲究实用和功效的
另一种服饰名为“胫衣”,其特色在于既无腰部设计,也无裆部覆盖,穿着时仅覆盖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使得膝盖以上裸露无遮,颇有些类似现代人所用的袖套,只是位置移至腿部。关于为何初始裤子未设裆部,众说纷纭,其中两种尤为引人关注。一说在于当时的纺织材料局限,劳动群众多着麻类纤维之衣物,其质粗糙,若设裆...
印度唯一黄种人地区,居民有中国傣族血统,为何想脱离印度?
▲阿萨姆人具有部分傣族的长相特点13世纪初,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傣泰民族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以及蒙古入侵等诸多威胁,傣泰民族大规模外迁,其主体向南进入中南半岛,融合形成泰、老等民族,另有小部分西迁进入布拉玛普特拉河流域(今印度东北部)。▲云贵高原
哪些出口商品,还有“卷”的机会?财通宏观:低端产业转移对我国出口...
电子主导中国出口,交运设备有望上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90年代以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制品出口主力也由轻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机电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依托国内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切入全球价值链,从事国际代工和转口贸易。这一时期,中国纺织服饰、电子、轻工制造和机械设备趋势一致,共同驱动中...
“土到极致就是潮”!有一种龙年战袍叫大花棉袄
“选择穿什么衣服跟城市的特点有关,像三四线城市,生活节奏很悠闲,穿花棉袄出去就是一种放松娱乐。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多,还是穿正装的多,总不能穿花棉袄去上班吧。”李强说。网友july51的花棉袄受短视频影响军大衣、花棉袄重回大众视野...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
50年代以绿,蓝,黑,灰为主。寻常百姓还穿着打补丁的衣裤。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崇。50年代一个家庭的合影1956年春节,北京牛街的杨老太正在看小孙女们游戏。这是5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穿衣打扮。工装背带裤是当时的新时尚,人人参加劳动,建设新中国。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国宝级文物,只有48g?
汉代服装的形制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裾,指衣服的大襟,曲裾的特点是将衣襟接长(向一边),形成三角,穿的时候将衣襟的三角形部分从腋下绕到身后,再用带系结,它多在朝见和礼仪场合穿;而直裾是衣襟相交至右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它穿起来更方便,是当时流行的便服。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从咸阳人75年服饰变化感知时代变迁
部分年代服饰风格展示。8月30日,记者来到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数字艺术馆,在服装学院教师翁密侬带领下,了解服装发展的历程,她告诉记者,50年代末开始,民众的购衣方式主要通过数量有限的布票购买布料、成品服饰和日用纺织品,地点以国营的百货商店为主。服饰主要讲求耐穿、耐脏。衣服以灰、黑、蓝、绿等几种有限的颜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