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采访组:赵华安、张春富同志,你们是和习近平同一批到梁家河下乡插队的知青,对当年的情况有不少了解。请讲一讲当年知青下乡的情况。赵华安:知青下乡是毛主席当时一个战略部署。“文革”时期,很多单位都无法正常工作,就业岗位非常有限,而当时城市青年学生的状况是,毕业生特别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那时候,我们所受的教...
??三本年代文,从现代穿到知青下乡年代,有空间
第一本:《穿越六十年代小知青》内容介绍:女主意外获得空间,从现代穿到知青下乡年代,她可以把钱放在空间里,以后往外拿吃的用的东西,也有借口说是买的了。其实徐宁还有个想法,她今天看到知青点后面,靠近大青山脚下有一块空着的地。第二本:《土著七零!我沉迷学习被国家盯上》内容介绍:此时是1974年,正是...
姚乐旗:“潜在写作”视域下的民间叙事与青春之思
《长岭记》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记述了下乡知青们在农村生活的格格不入。除了要面对窘迫的生存条件外,知青们在劳动上也不熟练,犁田漏掉边边角角,薅禾腿不听使唤,放鸭子鸭群乱跑……这些举目无望的不适应也使知青们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和“逃离”心理。陆莉莉怕影响招工,拒绝调去农村学校教书;知青点日渐冷落,有的...
“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他写过一部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实际上关庄公社所在的那条川叫清平川,他插队的那个村叫关家庄,他就把清平川改成了一个村的名字——清平湾,以此为背景描述了他在村里生活的情况。从北京到陕北,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到关庄之前翻过的那座山。当时我只有15岁,身高不到一米六,见到那座山,真是觉得耸入...
50年前,在知青中流行的手抄本,后来如何解禁而拍成一部电视剧?
表妹在信中告诉况浩文,他的那本《一双绣花鞋》现在已经成为了知青们人手一本的读物,就连闲聊时的话题,也全部都是关于这本书的。况浩文这才惊讶地得知,原来他的小说已经跟随着重庆的知青们走出了家门,又在进一步的传播中,蔓延至全国各地。表妹还告诉他,甚至在有的地方,想要借阅《一双绣花鞋》这本书,需要用两本...
“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下)
采访组:2015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与上海代表曹可凡聊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全国热播时说:“我和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路遥和谷溪办《山花》的时候,还只写诗歌,不写小说。”您能讲讲他当年与路遥的交往情况和住过哪个窑洞吗?曹谷溪:1969年,路遥由于“文革”问题,免去他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他像《...
叶辛《晚秋情事》:拓宽知青文学,呈现中年爱情
《恋殇》的写作,一位有过知青经历的朋友,在给我谈论读过这两部小说后的感受时,顺便给我讲述了他知青伙伴中发生的中年爱情,那就是《晚秋情事》里齐大盟和李月的原型。”朋友在微信中的三句话搅动了他的文思,一句话是“中年人的爱情”,一句话是“这年头值得赞颂和议论的爱情”,一句话是“这素材若能成为小说...
知青的阅读史:插队时可以读到哪些英国文学?
对于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谈峥来说,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要比他大上十岁左右。但据他所知,“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外国文学的书,都被禁止出版了,可能只有一些地下流传的,比如我小的时候看见过的《牛虻》。”虽然《牛虻》也曾公开出版过,“但那个时候也被认为是‘毒草’,因为里面有些爱情描写,所以被看作有点不健康。”...
梁晓声:不会再写知青题材作品
下一步回归虚构小说写作南方日报:对于今后的创作方向您是怎么计划的?梁晓声:今后我不会再写知青题材的作品。现在知青题材的作品已经不少了,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只控诉上山下乡,不谈“文革”,因为怕勾起自己在“文革”中表现的记忆。心想着“文革”是别人的苦难,跟自己无关。我自己出了几部关于知青的作品,记录了我...
数学教师退休后潜心写作 出版68万字长篇小说
今年70岁的王志鸿虽是数学教师,却一生喜好文学,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不久前,他历时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谷底松》出版了。厚厚两册书、68万字,出自一位高级数学教师之手,让人既惊讶又感动。从知青到高级教师1948年,王志鸿出生在仪陇县立山镇。1966年高中毕业时,他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在农村的十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