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人才布局图:名将在赵国,谋士在魏国,辩才在齐国,秦国呢?
齐国: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最早称霸,因为管仲很有才,不过到了战国时期,齐国似乎不如春秋时那么厉害了,但齐国的文化发展鼎盛,开创了稷下学宫,战国时代的百花争鸣出现在稷下学宫,使得中国思想文化进入一个高潮,齐国本地人才不多,全靠引进,但有一位晏子很厉害,是战国著名的辩才,口才超好的。秦国:跟另外六个国家相比,...
齐威王改革 慧眼识人才
在怯懦的齐国军队面前,孙膑以谋略见长,使得即便是下等马也能发挥出色的作用,成为最佳的统帅。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齐国连续战胜如日中天的魏国,逐步走向称霸之路,齐威王也因此成为了齐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后果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为支援遭到魏国攻击的赵国,齐国主动出击,最终在桂陵击败魏军,此战史...
魏国灭亡的原因——从不缺乏顶级人才,但国君无能,信陵君遭弃用
魏国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信陵君遭到弃用,它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制度问题和用人之道的失误,魏国虽然不缺乏人才但却缺乏识才、用才、留才的智慧。比如魏国曾有一位名叫吴起的杰出将领,吴起曾在鲁国任职,帮助鲁国击退齐国的进攻,后来他来到魏国,被魏文侯重用。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军队战无不胜,一度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
鲁国本不弱于齐国,为何到了春秋时期很快就被齐国干服了?
史书中,齐襄公因桃色风波斩杀了鲁僖公,但真相如何,已无从考究。然而,这一事件却为齐国在角逐中赢得先机,使其迅速崭露头角,在这场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鲁桓公离世,新君鲁庄公尚年幼,年仅十四,尚未有足够的力量对外应对。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急需有人挺身而出,为国家的未来撑起一片天。然而,年轻的鲁...
支持接回孙卫东,效仿“千金买马骨”,正面应对美日欧的“人才争夺...
战国时期,燕国被齐国攻破,燕王和他的儿子们被杀。为了挽救燕国,同时对抗齐国,赵武灵王将燕王送在外国当人质的庶子——公子职,从韩国护送回燕国即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继位后,燕昭王决心振兴国家,夺回失去的土地,痛击齐国复仇。首要任务就是网罗天下人才,可国力弱小、地偏北方的燕国如何才能有效吸引天下人才...
该国地处四战之地,但拥有十多位顶尖人才,最终却沦为二流诸侯国
而且,魏国还人才辈出,被称为战国时期人才的摇篮,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一度拥有商鞅、吴起还有庞涓,范雎、乐毅、孙膑、西门豹,张仪、尉缭、姚贾……都和魏国有着不解之缘,命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西门豹为邺令开凿漳水十二渠,促进农业生产;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巩固经济;让吴起创立了“...
揭秘春秋战国人才推荐:百里奚、景监成功背后,公叔痤为何失败?
在秦国举荐人才是有连带关系的,举荐的人才为国有功则封赏,有过则要受罚,景监直接推荐商鞅见秦孝公,也是对商鞅的信任!秦孝公、商鞅、景监成为千百年来,君臣合力同心,富国强兵楷模。三、公叔痤举荐商鞅失败商鞅自幼好刑名之术,后来拜在公叔痤门下,担任中庶子。据《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公叔痤...
百家争鸣是如何发生的?
在与秦国的几次较量中,齐宣王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什么山东六国的人才都要去秦国,经过痛定思痛后,他把改革的对象放在了稷下学宫上,这个已经有了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不能仅仅是个门面工程,他更应该是齐国孕育人才的基地,吸纳列国优秀人才为齐国服务。稷下学宫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平台,他接纳一切学派思想,允许学者们畅...
解读齐文化|稷下学宫,不仅是一座宫
齐国作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大多数时间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为稷下学宫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齐桓公田午时期,为了巩固统治、招贤纳士、促进学术繁荣,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立了这座学宫。这一地理位置的选择,体现了齐国统治者对学术、文化、人才的高度重视。稷门作为齐国都城的重要城门,附近交通便利、...
读城记·淄博|临于淄水,泛舟银河:齐文化走笔
田齐桓公时,即在临淄小城西面的稷门建起学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到了威宣时代,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更要以优厚的待遇、宽松的环境招致天下贤达。或“开第康庄之衢”,或赐予“上大夫”之位,各派学者在此“议论而不治,”可以专心聚徒讲学、自由辩难,著书立说,指点江山。一时文星闪耀,司马光所谓“致千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