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若干司法规则的确立与证明责任的界定(下)| 至正-法律研究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这一条被视为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根据该原则,在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之前,任何人都处于无罪的状态,而公诉方要想推翻这一推定,就必须承担证明责任,并且必须达到最高的证明标准;被告人受无罪推定原则的保护,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因此...
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与完善
摘要:无罪推定原则是贯穿于刑事诉讼法整个过程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在一个国家刑事诉讼中的适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民主和法治程度,由于历史等原因,无罪推定原则虽然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上有一定程度上的体现,但在我国并未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刑事诉讼的基本价...
初论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最早渊源于古代罗马法的“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对有疑问的案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即无罪判决。但是作为一种政治法律思想,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无罪推定思想的是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贝卡利亚,他在1764年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分析与实践
存疑有利于被告格言的基本含义是,在对事实存在合理疑问时,应当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裁定。该原则的适用可能表现为许多情形:当事实在有罪与无罪之间存在疑问时,宣告无罪,即存疑有利于自由;当事实在重罪与轻罪存在疑问时,认定轻罪,即存疑时应以轻缓优先;就从重处罚情节存在疑问时,应当否定从重处罚情节,即存疑时从...
有没有自考证据法考试要点?
当事人主义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获得公平的审判,防止错误认定案件事实,所有证据资料不但要具有相关性,而且力求确实,“最佳证据规则”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产生的。5.传闻证据规则指用以证明法庭之外的陈述,包括口头陈述、书面陈述以及有意或无意地带有某种意思表示的行为。
论我国"疑罪从无"司法理念在实践中的完善
“疑罪从无”是从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则,其内涵在于当审判机关审理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指控的刑事犯罪案件,无法就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有罪确证,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疑问、不能认定犯罪成立与否时,负有宣告并判定被告人无罪的义务和职责;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当被告人面对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犯罪指控,在审判机关无...
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二、疑罪从无原则的相关解读自党召开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纠正了23起重大的冤假错案,而且这些冤案错案基本上是因为“证据不足”,由人民法院依据疑罪从无原则被宣判无罪的。疑罪从无原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生标准,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项具体内容,即在案件中既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也不能证明一个人无罪时,就推...
行政犯中“依照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也即,如果没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则阻却刑事责任,如果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小,则减少刑事责任。总的来看,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在违法性认识基础上的发展,对于违法性认识判断及责任认定具有积极意义。不过,责任说理论没有明确区分违法性认识与违法认识可能性的刑事责任,致使有明显违法认识与可能违法认识在责任承担上没有区别,...
论审判为中心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一、正确把握审判为中心的科学含义审判为中心,是指审判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庭审中全面落实直接言词证据原则、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判决结果形成于法庭的实质性功能。《决定》确立审判中心主义全面深化了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经研究认为,窃取、骗取、套取、窃听、利诱、刺探或者私下交易这些手段在含义上虽然不是彼此完全孤立的,但每种手段都具有明显的特色,将这些手段行为并列规定不至于造成混同。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在定罪过程中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这一原则主导下,要认定行为人是非法获取内幕信息,除了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通过行为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