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青海】青山中长出 “诗意庄廓”
庄廓是青海具有特定含义的建筑形式,是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和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不同于传统民居,二十四庄廓是近年来兔尔干村全新打造的庄廓聚落。“这个建筑是2015年台达杯竞赛获奖作品的落地成果。”二十四庄廓负责人商选平介绍,庄廓缘起于2012年兔尔干村的农牧民异地搬迁规划,为了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延续历史传承,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
积极打造“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强化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提升就业供需能力。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枸杞采摘、拉面等区域性劳务品牌发展,带动更多农牧区劳动力务工就业。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枸杞采摘劳务对接”等活动,全年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以上。加大拖欠农牧民工资...
青海省政协委员郭雨声:助力乡村振兴 邮政企业大有可为
郭雨声建议,青海省应支持邮政企业更好发挥寄递行业“国家队”优势,将邮政企业作为全省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综合主体、承接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助力全省乡村振兴、服务青海新发展格局中向青海邮政分派更多具体任务,并给予政策支持。“在加快快递下乡进村方面,建议监管部门加大‘邮快合作’督促力度,拓展‘邮快...
“薯光”照耀土乡大地——青海省互助县做强马铃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素有“马铃薯之乡”之称,北依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南以湟水河为界,得益于冷凉的气候环境和独特的生态土壤等条件,让这里成为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作为马铃薯生产大县,202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1.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1/4。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忆往昔,贫困县...
青海省明确10方面联农带农模式 “新经济”已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9万人,完成国家下达17.9万就业目标的133.6%。其中,全省就业帮扶车间达726家,带动2.2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比增长11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781人,同比增长62%;2022年、2023年“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升学率均在98%以上。原标题:《青海省明确10方面联农带农模式“新经济”已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万余个 青海修路兴业并举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初秋,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塔湾村,一条条笔直平坦的农村公路,一块块整齐的农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构筑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路修通了,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振兴家乡产业,都有积极作用。”村民李宝林高兴地说,今年村里公路两边增加了路灯,晚上亮堂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重磅!农村宅基地政策54问,你不知道的有哪些?
9.目前国家对农村宅基地主要有哪些法律政策规定?目前,国家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没有专门性法律法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担保法》《城乡规划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的有:相关的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
班彦村成青海首个碳中和达标“零碳乡村”
9月5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收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经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展碳中和评价,班彦新村地理边界内种植林地产生的年度碳汇吸收量大于地理边界内因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2023年度班彦新村地理边界内碳排放总量小于零,实现了碳中和,成为青海省首个碳中和达标“零碳乡村”。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青海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并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
青海:描绘产业振兴的乡村画卷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同班彦村一样,青海各个乡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为乡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如今,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镇的长江源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长江源村以绿色畜产品加工为致富产业,打造了“唐古拉牦牛”和“唐古拉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