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意味着什么?| 新京报专栏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言,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某地百亩花海进入盛花期,为城市增添一抹亮丽色彩。图/新华社日前,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
高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及趋势研判
从最早的传统能源开发利用,到18、19世纪蒸汽机革命和内燃机革命对欧洲城镇化的影响,再到20、21世纪电力革命和信息技术对美国城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产业科技革命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规模劳动力人口的聚集,从而带动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图2:重大产业科技革命下的典型城市规模其次,信息网络技术对城...
理论研究 | 尹稚 龙茂乾:新时期城镇化率再审视及城乡融合前景展望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工厂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城市中更高的工资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激发了城镇居民数量的大爆炸。随着工业化在欧洲和北美的扩展,城市化进程很快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1][2],工业革命和欧洲殖民在由相互之间的网络...
中央定调!推动新型城镇化,开始了
加快农民进城,是中国经济曾经飞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数亿农民工进城,满足了市场经济之下的大量劳动力需求,推动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加速资本剩余,加快技术沉淀,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升级,释放更多就业岗位,拉动更多农民工进城,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农民工进城的同时,带来了庞大的购房、租房、购车、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等...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
同时,新型城镇化可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沈实等,2023)。三是探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的复杂的综合系统,需要协调好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辛宝英,2020;辜胜阻等,2009;李强等,2012)。与此同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动...
国常会研究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 三大领域存巨大增量空间
如果针对“三农”问题的改革方案顺利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逐步释放,其对消费支出与GDP增速的推动力可能会逐年提高(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三、新型城镇化有哪些增量机会?根据《“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重点都市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
以人为本,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内需潜力
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发展是为了民生,民生又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惠民生也是抓经济、促发展。着眼于此,未来我们要把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有序衔接起来,不断激发新型城镇化的消费潜力,拓展投资空间,使之成为提振内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一、准确认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一)高水平高质量的城镇化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长期城镇化趋势与房地产市场新形势
未来新增住房需求主要来源于城镇化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其中城镇化新增住房需求是由于城镇人口增加而产生的需求,主要受到总人口和城镇化率的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将不断增加,这将导致首次购房需求增加。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受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所驱动。
理论研究 |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及规划响应——西安的...
(2)主体重塑:激发村民主体性,促使介入主体多元化、有序化。首先,村民作为村庄的主人是就地城镇化的核心主体,通过培育“为村产业”、催生现代乡村文明、增强村民组织合力、提升村民主体地位等方式重构并激活村民的经济、文化、社会、治理主体性至关重要;其次,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作为介入主体,不能代替村民主体,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