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庄子:三则寓言故事,三种生活智慧
在论辩过程中,惠施又从“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推论“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也是合乎推理规则的。相反,庄子在论辩过程中,犯了一个自语相违的逻辑错误:他的第一个反驳语“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肯定了惠施不知道庄子知鱼之乐;第二个反驳语却又肯定惠施知庄子知鱼之乐,从而对“安知鱼之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说课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2)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散文的论辩风格
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朗读+知识点+课件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
谁能解“濠梁之辩”?——庄子提出的语言哲学问题
“濠梁之辩”表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即已经发现了语言本身的悖论,并成功运用于论辩之中。从这个论证,我们至少不能排除庄子对于语言本身存在的一些悖论的认识,与迈农、罗素等人思考的语义本身容易造成的悖论,存在相通之处,这绝不是对庄子妄自夸张和拔高。当然,庄子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需...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庄子曰:“请循其本(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如果单纯从论辩的角度来讲,惠子的逻辑无懈可击,毫无疑问也是这场辩论的胜利者,庄子最多在偷换概念后显示了机智,将“安知”的虚指转化成了地点的实指。然而问题在于,庄子强调的重点本不在此,而是说相对于人的情感来说,...
初二语文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总结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内篇释义》以哲人释哲学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白鲦鱼出游从容,因辩论是否知鱼之乐,后遂用“濠梁观鱼、濠上观鱼”等表示逍遥游乐。清·金廷标《濠梁图》资料图片《庄子内篇释义》杨国荣著中华书局化“诗意地说”“叙事地说”为“逻辑地说”在《释义》看来,哲学家说哲学的方式有多种,包括“诗意地说”(以形象性的描述...
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庄子》如何看世界
庄子和他终身的辩友惠子之间,有一次著名的濠上之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优哉游哉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从哪儿能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同样的道理,你也不是鱼,所以你...
江苏书展,听这位大咖说“庄子的三条鱼”
郦波笑着说,庄子对好朋友惠施的反诘可谓是教科书级的诡辩。他故意地曲解了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含义,回之以“我知之濠上也”,用地点(濠上)来代替了对“如何知道”(即“安知”)的回应。然而郦波注意到,这一个实在不怎么高明的论辩故事,却被庄子放在了《秋水》篇中,显然,庄子想要告诉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