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繁荣戏曲文化 打造戏曲高地
根据2015年全国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湖北现有京剧、汉剧、南剧、荆河戏、山二黄、湖北越调、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东路花鼓戏、阳新采茶戏、襄阳花鼓戏、远安花鼓戏、随州花鼓戏、郧阳花鼓戏、文曲戏、钟祥梁山调、提琴戏、柳子戏、恩施灯戏、堂戏、恩施傩戏、豫剧、曲剧、川剧、郧剧等26个戏曲剧种;列入国家级或省...
楚剧,越“潮”越有“戏”(艺近人和)
楚剧是湖北富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取材广泛,通俗易懂,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近年来,楚剧在传承与创新上屡创佳绩,武汉楚剧院涌现出多位获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军人才,《养命的儿子》《三月茶香》《万里茶道》《向警予》《杨乃武》等多部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湖北楚剧1902年进城后剧目的发展(安徽黄梅戏移植湖北楚剧剧目)
这一时期的代表剧目有:《郭丁香》(连台本戏)、《纺棉纱》《卖棉纱》《打莲响》《张先生讨学钱》《巧计救贫》《赵义烤火》《游春》《游四门》《玉莲汲水》《张古董借妻》《思凡》《送香茶》《酒醉花魁》《何叶保写状》《吕蒙正赶斋》《九相公闹馆》《吴天寿观书》《当铺认母》《送友》《访友》《乌金记...
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湖北越调惊艳亮相
展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伐子都》作为湖北越调的经典之作,曾在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中大放异彩,其主演史志红获评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彰显了湖北越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成果。
梅杰:“楚乡之味”的湖北剧种黄梅调
黄梅戏是湖北剧种,发源于湖北黄梅,这是老一辈黄梅戏演员公认的。如有着安庆黄梅戏鼻祖、祖师爷之称的艺人蔡仲贤(1865—1942),于光绪年间到湖北黄梅讨生活,并师从湖北黄梅人学得黄梅戏,他本人以及其徒子徒孙也都这么说。如安徽学者帅根元、孙皖樵在《早期黄梅戏艺人:蔡仲贤》一文中说:“(胡玉庭)‘说黄梅戏是以湖北黄梅...
湖北竹溪武陵不夜城:稀有剧种唱出文旅“大戏”
山二黄脚色分行与汉剧相同,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行演唱自成特色(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山二黄主要声腔有西皮、二黄、唢呐二黄、反二黄、四平调等,均属板腔体,有时兼唱吹腔、杂调,少数剧目唱昆曲。作为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湖北黄梅有条会“唱”黄梅戏的路
“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黄梅戏,是闻名全国的五大剧种之一,2006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韵悠扬、戏风浓厚,看戏、听戏、学戏、唱戏,已经融入黄梅人的生活日常。在上海定居、回黄梅老家过年的王前一家,自驾途中被黄梅县城关至五祖公路沿线围墙上的黄梅戏壁画所吸引...
“非遗”剧种各具风格 今春文化演出市场日益升温
近日,来自福建泉州的“非遗”剧种高甲戏《围头新娘》在中央歌剧院与观众见面。作为首批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甲戏,是闽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戏种之一,深受海峡两岸百姓喜爱,其艺术特色鲜明,唱做并重,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导演郭小男:你会听到南音,你会看到梨园,你会看到高甲,你会看到布袋木偶等等。我相...
湖北“小梅花”首次走出国门载誉归来
在本届戏剧节上,中国剧协小梅花艺术团向国际艺术同行和少儿朋友展示了秦腔、黄梅戏、吕剧、楚剧、南剧、越剧等六个剧种七个经典折子戏片段,中国戏曲的舞台魅力和精湛技艺赢得现场专家、观众和少儿朋友的高度点赞。其中,湖北“小梅花”黎楠、张婧楠和任俊杰分别表演了楚剧《打饼·游街》、黄梅戏《天女散花》和南剧《...
湖北四城联动 开展传统文化艺术展演
(记者张卓见习记者罗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汉剧《雏凤凌空》、楚剧《又从西厢过》、花鼓戏《秦雪梅》《双玉蝉》……4月13日,记者从孝感市文旅局获悉,今年5月至6月,孝感大剧院将与武汉临空港大剧院、黄冈黄梅戏大剧院、潜江曹禺大剧院同步启动“湖北省传统文化艺术展演”,四类不同剧种的演出剧目,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