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卫星投入使用 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两星在轨测试期间,在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地理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等多个领域,均展示了...
卫星遥感赋能旱情监测:进展与展望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其一期工程由138颗光学卫星组网,目前已完成发射108颗;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射了“北京”系列卫星;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发射了“四维高景”系列卫星;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
减污降碳、监测森林碳汇……来看这两颗卫星→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减污降碳再添利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可用于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气象及农业农村等行业的遥感监测,功能强大。Flash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2022年4月16日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大气环境专用监测卫星和首颗激光雷达大气探测卫星,也是世界首...
卫星遥感水利应用进展与展望
卫星遥感水利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用于洪涝灾害监测评估、土壤侵蚀调查等工作,当时主要采用的是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近20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高分、资源、环境等系列对地观测遥感卫星陆续发射和投入使用,我国遥感卫星已经具备全色、多光谱、红外、合成孔径雷达(SAR)、立体测绘、激光雷达等多种...
中国的人造卫星分几类?有哪些功能和特点?一文梳理人造卫星类型
遥感卫星可谓是现代社会的“眼睛”。它们可以从空中对地球进行观测,获取各种数据。中国的遥感卫星系列包括“资源”、“高分”、“遥感”等。这些卫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分布、环境变化等数据。资源系列地球资源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海洋系列海洋监测卫星和环境系列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组成的民用航天...
聚焦全球气象前沿!这些国际机构在2023年有哪些重要进展?
由此,有史以来第一个能连续探测欧洲和非洲上空闪电的卫星仪器开始运行,标志着其在探测和预测强风暴方面取得突破;12月,哥白尼哨兵5号第二等级测试数据的第一版向用户发布,紫外-近红外可见光观测项目为大气化学和气候应用提供痕量气体浓度的业务监测(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
征服珠峰的“极目一号”带来了哪些惊人技术!
极目一号卫星拥有出色的数据分析能力。它搭载了先进的光学、红外和微波探测设备,可以获取地球表面各种光谱信息,如植被、水质、土壤含量等。这些数据对于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不同光谱特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科研人员能够深入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变化,为环保政策制定和自然灾害预警提...
气象“中国星”贡献中国智慧
除此之外,气象卫星还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以及航空、航海、农业、渔业等非气象领域,是应用卫星中重要的多用途卫星。多种遥感器满足不同观测需求气象卫星是通过所携带的各种气象遥感器来探测地球大气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气象遥感器能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并将它们转换成...
中国多举措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中国已向埃塞俄比亚援助气象监测微小卫星,向玻利维亚、乌拉圭、博茨瓦纳援助环境、气象卫星数据移动接收处理应用系统,并举办了以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为主题的培训班。中国作为WMO的重要会员,一贯支持WMO的工作,中国气象局通过分享在早...
航天技术助力智慧农业
2.农业气象监测农业生产与气象紧密相关,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长期气象监测、灾害性天气预警与监测、森林火险预警与监测等这些方面卫星遥感比传统地面监测更加准确、快捷。尤其是局部短期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监测则更能避免巨大的财产损失。在地面气象观测获得的数据中,可以将有用的信息编制成为气象信息数据库。将这些数据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