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否一律免除责任?这些“小区别”需要了解 | 民法典与...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我国刚出台的民法典,就是这么规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检察官助理李大扬告诉记者,之所以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是因为从疫情产生和形成的突发性、传播和影响的广泛性以及控制和阻断的艰巨性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确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
...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百六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释合同条款时,应当以词句的通常含义为基础,结合相关条款、合同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参考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因素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有证据证明当事人之间对合同条款有不同于词句的通常含义的其他共同理解,一方主张...
合同编通则解释中“认定”类规定梳理与解读
因此,民法典合同编所称可作为依据的交易习惯应当具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条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解释通过本条明确了两种可被认定为交易习惯的情形。第1种是“当事人之间在交易活动中的惯常做法”,特定当事人之间的这种惯常做法可以和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长...
曹守晔:《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除非依其性质不能适用;在覆盖内容上,《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形式创新,条文与司法案例配套同步出台,可形成组合效应;在时间效力上,《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可以溯及既往;在思维方法上,《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尊重立法原意,不作创新性续造,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方法科学。
最高院:关于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裁判观点(解读《民法典》)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可抗力包含情势变更;第二种观点认为两者存在根本不同,互相排斥,最为明确的体现就是《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6条的规定;第三种观点认为两者虽相互独立,但存在交叉,不可抗力可作为情势变更事由。如有学者认为,正因为情势泛指作为合同成立基础或者环境的客观情况,包括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发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提出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意见(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该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鉴定意见的规定,对该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提出的市场调查或者经济分析意见进行审查判断。
最高法发布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今起施行
又如,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就无权代理所订合同的效力作了规定,但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人员(如项目经理)在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订立合同时,何时构成职务代理,何时构成无权代理,常常发生认识上的分歧。为此,解释就职务代理的认定进行了规定。再如,关于抵销有无溯及效力的问题,司法实践...
最高法发布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今起施行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百六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释合同条款时,应当以词句的通常含义为基础,结合相关条款、合同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参考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因素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有证据证明当事人之间对合同条款有不同于词句的通常含义的其他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征求意见稿)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合同解释的细化规则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百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时,应当以常人在相同情况下理解的词句含义为基础,结合合同的相关条款、合同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参考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因素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解析法定解除合同条件,守护你的合同权益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一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合同便失去了继续履行的意义,因此法律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来终止合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