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中国人生活的最长处——生活艺术化
又如中国人的家屋与园亭建筑,以及其屋内陈设,园中布置,乃及道路桥梁等,处处可见中国经济向上多消化在美育观点上,而不放纵牟利上。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其乃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此表现。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著...
钱穆:中国人应读的4部书
我们今天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应该读四部书:一部是《论语》,一部《孟子》,第三部是《老子》,第四部是《庄子》。读了这面,还应读那面,这就叫“一阴一阳”,在中国思想界里,一正一反,一积极一消极。(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论语》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钱穆先生在写《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时,已至耄耋之年,但思想却极其敏锐,他指出:“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对中国历史与文化要怀抱温情与敬意...
钱穆先生非常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国史大纲》一开篇就写道:“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吴志华认为,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见解,提倡对中华文明的自觉与认同,呼吁培育中国文化的种子。以钱穆的学术思想为引领,吴志华相继取得历史...
费孝通: 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不能没有“自知之明”(深度好文)
总之,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步履维艰。怎样才能使中国文化的发展摆脱困境,适应于时代潮流,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以探求中国文化的道路。由此涌现出各种流派,有如新儒家就是重要的一家,它主要在哲学一门之内,也涉及到史学,看法未必一致。这方面我不太熟悉,最近看到余英时先生的文章讲到...
钱穆先生的历史分析方法论初探
涉及历史定位和历史发展路径差别这类问题,自说自话或者用自己定位自己,恐怕很难奏效,在事物的联系中去寻找线索,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才有分析;《矛盾论》和《实践论》也是主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钱穆先生极是得到其真谛(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例如,他在定义中华文化的特征时,就是用了中西文化比较法,例如,他在《中国文化史...
钱穆:好的历史书写应该饱含价值和情感
钱穆先生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有史识基础,要有关切国家、民族的情怀,要从历史时间、事件、人物三方面着手,如何看透中国文化特质和民族性,才是史学研究的关键。史籍浩繁,本书则提纲挈领,探本穷源,简要而玄通。面对浩瀚绵长的中华五千年,全面开启读者对于国史的认知。
有弦“无弦”,皆关“心弦”——中国传统审美的一种路径及意境探微
钱穆先生在晚年遗稿《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之中,自谓“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倘若要在器物层面举出最能代表此种理念者,琴当为不二之选。琴在形制及功用上,都被寄寓“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而使三尺桐材成为“乐之统”,赋予重要的象征意涵。2003年,古琴艺术正式入选“人类...
当我们谈论新儒家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梁漱溟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如果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即使中国人天天读西方的书,也不太可能让他们很快就变成一个西方人。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的认识,后来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进行了很核心的表述,叫做职业分途与伦理本位。中国人与...
钱穆的书法艺术:独特风格超越兰亭奖得主
我的看法是,钱穆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就,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的书法,让我们看到了文人精神的力量,也让我们认识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钱穆先生的书法,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书法创新的启示。期待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分享对钱穆先生书法作品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