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东 梅媛媛 |情理冲突、政治隐衷与求真之叙事策略——方苞《左...
史可法、左光先、戴名世以及方苞之文属于个人写作,在叙事取舍剪裁方面必有不同,而其中渗透个人思想情感是这种个人写作的本质规定。同时,即使写同样的人物,因写作背景与作者处境、立场之不同,戴名世、方苞与史可法、左光先写作用意也有鲜明差异。晚明时期,桐城文风已颇为兴盛,彼此之间为文互通声气。之前给左光斗作传或...
孙竞昊、熊明威:叙事史学与“非虚构写作”
结果,既往史学传统的叙事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理性”分析、“客观”阐释所渐渐淹没。历史研究的旨趣转向“得一近于客观性质的历史”[19],中国的史学走上了“西化”的道路。2、史学的政治化值得注意的是,对“科学性”的追求在“五四”后辟出另一种指向——从社会形态上寻求中国“落后”的根源。开埠以来“...
格非:没有什么时代会真正过去
小说第一句话是:“每个人降生的那一瞬间,都是极其相似的,但离场的方式各有不同。”我想“时间”也可以是我们进入这部小说的一个关键词,关于人有限的一生,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关于生命真正的意义。你曾说过,如果我们不能够重新回到时间的河流当中去,我们每一个人也会成为这个河流中偶然性的风景,成为一个匆匆的过...
写好记叙文的“加减乘除”四法则
水墨画、诗词创作讲究留白,写复杂记叙文完全可以学习留白艺术。叙事类文章容易陷入语言表达泛滥的陷阱,能用一个词写精彩的内容,可能写了一个长句,能用一句话讲明白的内容,可能写成一个语段。写得太满,不懂留白,就压缩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反而限制了文章的表现力。有学生写父亲放学接人:“父亲矮,就站在石墩子上,手...
凌泽欣:杜甫的显赫家世与出身及其对杜诗的影响??
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将诗歌以抒情为主转变为叙事为主;二是将诗歌多是以歌唱理想为主转变为描写人生实际为主。就七律而言,之前的内容多为应制唱和歌颂圣明的吟哦。到了杜甫手里,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把动乱的时局、沉郁的感受、忧时的情怀写入诗中。此外,杜甫还用七律写出各种题材内容如议政、怀古、送别、田园以及...
张兵 姜晓玉:丝绸之路行记文献的研究范围、认识意义与文学价值
唐以后,一直到清代,因西行文献创作中叙事手法和语言方式逐渐丰富,再加作家气质禀赋的不同,行记的文风也呈多样化特征(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首先,行记内容充实,记述有趣。如清代西北行记短则一卷,长则十余卷,或议论,或记叙,或写景,或抒情,都能令人读后有所启发。如裴景福《河海昆仑录》即长达6卷,20多万字。裴景福在流戍途中仍十分...
大戏看北京8月26日-9月1日文艺资讯丨《指环》之旅将启
这段原见于《左传》《史记》的史事,经过后世的加工与创造,被一次又一次赋予了新的戏剧性元素,以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为代表,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后渐行深入人心,经过伏尔泰等文学巨匠的改编,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了极高的声誉,引得更多创作者通过对同一个故事的多维度叙事与...
《左传》如何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叙事模式?
人物刻画指的是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或描写。《左传》常常通过对话、行为及其他人物的评价来刻画人物,后世大多数作品也沿袭了这些技法。《左传》的作者极少直言人物类型。而且,虽然间或描绘人物服饰,却从不直接描述他们的体貌特征,这与后世作品有所不同。再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在西方司空见惯,后世中国叙事作品中也常...
赵梅春 | 文史分途与刘知幾的叙事理论
《文心雕龙·史传》篇叙述了史学发展的源流,评论了自先秦到晋代的史家、史书,并对史学的功用、史书体裁体例、编纂方法与撰史态度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撰述应“词宗丘明,直归南董”。史学研究者将其誉为较早的史学史专篇或史学批评专篇,但文学理论研究者却颇多微词。如著名文论家周振甫认为《史传》篇本应...
《战国策》的思想特点与叙事方式
《战国策》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叙事传统、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小说等文体创作的文化滋养尤为明显。一是开创后代史传文学的先河。《战国策》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无论是《史记》《资治通鉴》和后世编撰的各朝正史,都借鉴了这种以人物为中心列传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