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到治,多管齐下:二甲双胍在整个糖尿病事件链中“大展身手”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并发症的长病程T2DM患者,以二甲双胍作为基础联合用药,能够改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远期不良结局。总的来说,二甲双胍从防到治,全程助力糖尿病事件链管理,其地位不可撼动。若无禁忌证和不耐受,且无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SGLT-2抑制剂(SGLT2i)心肾保护...
急性肾损伤作为老年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至关...
此外,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有的发生在用药后数日至数周内,有的可发生在用药后数月,对于后者,要确定肾损伤是否是药物所致,难度往往较大。仔细分析除抗肿瘤药物以外可能影响肾功能的因素(如肾前或肾后压迫程度、有效血容量变化或并发感染等)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急性肾损伤病因的鉴别。至于肾功能恢...
早上起床后有这 4 个表现,你的血脂可能高了!40岁之后尤其危险!
维持健康体重有利于血脂控制,建议腰围控制在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10遵医嘱用药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无法改善血脂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或者联合用药来控制血脂。哪些人要重点关注血脂?●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
收藏!2024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详解
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进而引发跌倒和骨折。治疗可首选维生素D3;不能应用维生素D3时,也可应用维生素D2。推荐优先口服给药,其次才考虑胃肠外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应个体化,由医师制定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的治疗方案,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维生素D并非多多益善,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
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 公众十大用药提示
如果是联合用药,应优先进行减量,而非先减掉其中1种药物。如血压保持正常在6个月以上,可先将原有药物剂量减成最低维持剂量。比如,之前服用氨氯地平10毫克/日、培哚普利8毫克/日,可减成氨氯地平5毫克/日、培哚普利4毫克/日。如血压还能保持正常6个月以上,可考虑减掉1种药物。
安全用药 | “十大用药提示”来了!第一条就有不少人“中招”
个个直击日常生活中的用药知识"盲点"一起了解01正确认识肥胖症切勿盲目跟风自行用药我国有肥胖症的诊疗规范(www.e993.com)2024年10月30日。减重时,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用营养+运动+心理等综合生活方式科学减重。确需使用药物减重时应遵循医嘱,仔细权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滥用减肥药物存在安全风险。目前还...
外用中成药膏治疗效果不佳的糖足创面,应该如何管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溃疡(DFU)是导致患者截肢和死亡的重要因素。Wagner分级是一种常用的糖尿病足病评估系统,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和糖尿病足部感染的严重程度。目前治疗DFU的常规方法包括局部清创引流、扩张血管、控制感染以及促进创面溃疡愈合,但创面保护、避免恶化及促进溃疡愈合仍是目前治疗...
2024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发布!(解读版)
如果是联合用药,应优先进行减量,而非先减掉其中1种药物。如血压保持正常在6个月以上,可先将原有药物剂量减成最低维持剂量。比如,之前服用氨氯地平10毫克/日、培哚普利8毫克/日,可减成氨氯地平5毫克/日、培哚普利4毫克/日。如血压还能保持正常6个月以上,可考虑减掉1种药物。
2024版专家共识迎来修订!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从8个方面入手
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从8个方面入手2024版专家共识,精彩解析!糖尿病微血管疾病(DMiVD)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脏病(DKD)、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和糖尿病心肌病(DCM)。中国DM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国性评估研究(3B研究)表明,病程不足1...
晨起后有这4个表现,你的血脂可能高了
3.加重糖尿病并发症:血脂上升的同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会更加容易引起并发症。03这样做帮你稳住血脂1.戒烟、避免二手烟:完全戒烟和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升高“好胆固醇”的水平。2.减少饮酒、戒酒:长期过度饮酒,会对脂肪代谢产生影响,容易使血脂增高,最好是不喝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