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很“怂”的一首词,看似写绝美田园风光,最后一句出卖了自己
《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这首词的白话译文如下:当年我在黄州居住的雪堂前,有我亲手种植的桃树和李子树,现在已然是绿树成荫,上面还结满了青涩的果实。窗户外面百舌鸟早早就开始了鸣叫,让我五更时分就从梦中惊醒。东坡居士啊...
著名的“乌台诗案”,是苏轼写的什么内容引起的?其结果如何?
在被派往湖州任职之际,苏轼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湖州谢上表》。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感谢朝廷的任命,实则暗藏玄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新政的不满和讽刺。当时的朝廷正推行新法,而苏轼对这些政策颇有微词。他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双关语,将自己比作"老马",暗示朝廷的用人之道有失偏颇。他写道:这句话看似在讨论...
“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绝望中写下两首绝命诗
另外还有证据表明,就是苏辙在苏轼出事之后,马上给宋神宗上了一个折子,当中提到苏轼素爱谈论古今得失,所以才会犯下错误。并且苏轼过往的往错误言论,早在“乌台诗案”之前就已经有人向宋神宗告发过了,但是当时宋神宗宽宏大量,并未追究。原来,早在此案前两年,《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就已向皇帝告发过苏轼诗文中存在的“...
苏轼在人生最低谷期,却写下堪称人间清醒的一首词,最后一句竟成...
经历“乌台诗案”的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来到黄州。在黄州度过第三个寒食节时,苏轼写了一首“寒食雨”诗。在诗中,苏轼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清冷景象,写出心中彷徨、悲凉的心境。诗如下:《寒食雨》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
苏轼半夜醉酒之后,写下一首词,旷达潇洒,结尾10字成朋友圈金句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的大意是: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要是写起景言起情来,就没婉约派什么事了
在苏轼的诸多经典诗词作品中,小话诗词最喜欢的就是流泻出名句“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歌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这首词是苏轼在人生与事业的低谷期写下的一首励志作品,元丰三年二月(公元1080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被贬到黄州。
苏轼见到友人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乌台诗案后,身在黄州得苏轼也对王巩受牵连一事很是内疚,感觉自己愧对王巩,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为此,苏轼时常去信嘘寒问暖,或是探讨诗画方面的内容,或是自责,或是聊些养生之法和所见所闻,有《次韵和王巩六首》、《王定国诗集叙》等。
苏轼被贬海南写了一首立春词,开篇尽显春日喜庆,结尾一句更经典
这首词写于1099年。生于1037年的苏轼。此时经历了1079年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经历了1094年被贬惠州,1097年已经60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到更遥远的“海角天涯”儋州。但我们伟大的苏轼并没有消沉,他把儋州当作他的第二故乡,写到:“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了学堂,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来向...
乌台诗案是对旧党的报复,苏轼得以逃生也有宋朝司法程序的因素
乌台诗案的渊起:苏轼确实在诋毁新政苏轼到底有没有错?必须有错。当时,大宋的官僚系统都在实施王安石改革。但是,苏轼呢?他不支持王安石改革。非但如此,还要各种诋毁。当时,苏轼怎么诋毁新法?他天天在家骂新法、骂王安石,这个影响也就止于苏夫人和苏公子。即便开坛讲学,也就是影响一下自己的学生。
他构陷苏轼,写下一首宋词,短短56字,却成为千古佳作!
从"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改动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也是从活跃的入世,改动为半隐退的出世,寄情于山水自然间的人生地步。而“乌台诗案”缘何而起,又是谁在从中主导,咱们今日要谈论的诗人是何方神圣,又是怎么诬陷苏轼的呢,他的诗词为何还能当选《宋词三百首》,其间12字又怎么成为今日冬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