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卫:毛泽东的报刊活动及其历史贡献
他还对多年调查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重要观点,集中体现了他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想[5],为当时党和红军了解农村和城镇情况,研究革命斗争中存在的问题,...
非虚构|厉彦林:齐风淄火
小城西门外有一代贤相、廉洁奉公的楷模晏婴的故宅以及晏婴冢;大城东南部韶院村有春秋时期孔圣人听齐《韶》后盛赞“尽善尽美”的“孔子闻韶处”;大城东门外有孟子见齐宣王论“与民同乐”的雪宫台;故城西北十公里处有齐国宫台遗址中最雄伟的高台建筑—
金庸笔下的这几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几个?一个还被他改编成武侠范
四、西子捧心在历史上,西子捧心是关于西施的一个典故。据说西施患有心绞痛,经常用手捧着胸口,并且眉间微颦,显得格外迷人。西子捧心这一典故也出现在了《越女剑》中,不过被金庸先生改了一下。在《越女剑》结尾,勾践战胜吴国后,范蠡也终于见到了西施,越女阿青却嫉妒西施的美貌,要杀掉西施。在以竹棒为剑刺...
徐峰丨唐僧“割肉渡群魔”与萨满教“加入式”
多年之后,我读到了罗马尼亚籍宗教史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Eliade)的名著《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Shamanism:ArchaicTechniquesofEcstasy),联想起胡适改写的最后一难“唐僧割肉渡群魔”恰如萨满教中候选萨满的“加入式(Initiation)”,很值得从宗教学和人类学视角对之做一番文学人类学式的解析。神圣的地点与神...
清明节不可不知的25个成语典故
下面25条清明节的成语典故,按寒食节(1~4)、上巳节(5~10)、清明节(11~25)的顺序列举如下:1)割股充饥、割肉奉君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追随左右、忠贞不二,历尽千难万难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
历史上的戊午之辩,道家输的一败涂地,靠什么和佛教争2000年?
比如在道教中的很多故事,实际上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比如列子乘虚御风;比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老子出关做《道德经》;比如封神榜,这些都是道教的传说(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而佛教的典故,除了口口相传的西游记和佛祖割肉喂鹰外,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就是道教和佛教的不同,道教更注重宣传,而佛教则是注重苦修。
叙诡笔记|还原袁崇焕之死真相的“历史碎片”
皇太极计除袁崇焕,是笔者幼时读《上下五千年》就熟悉的典故,但这一新版蒋干盗书是真是假,史学界争议很大。因为清初史料并无此说,直到康乾年间才随着《明史》的编撰而得以流行,很容易给人一种统治者在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感觉。事实上在清代笔记中,较早记述这一事件的,也是嘉庆年间礼亲王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
历史上六个杀害结发妻子的人,却几乎全都流芳千古!
历史上为了自己的前途名声杀害妻子的人渣,第一个,吴起,吴起和孙武齐名!虽然自己才华盖世,但是人品真的很差!为了当上鲁国的座上宾,回去杀了老婆提着人头去鲁国,表明自己的决心,这就是“杀妻求将”的典故,最终为鲁国不容,跑到魏国,训练了历史上第一支特种部队“魏武卒”。后来又跑到楚国,为楚国变法图强,却触怒楚国...
筷子和刀叉的典故
筷子和刀叉的典故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沿袭的历史。若论更早的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吃食都是用手抓,就是现在,一些地区的人民吃饭还沿袭用手抓的习惯。一旦开始使用餐具,中西方就分道扬镳了。论历史,筷子的使用远较刀叉为早。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
你知道历史上的“三武灭佛”吗?
如有竭产充施者者,有学释迦摩尼“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遍体流血却颜色不变,又有僧人自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然而盛极必反,宗教也一样,历次灭佛也伴随着前期佛教的超常规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规模较大的反佛运动,而发起这场运动的皇帝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