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葬礼:民众自发吊唁,场面空前,全中国此前从未有过
这次捐献运动表明,先生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市民阶层,而且他们已经对先生的爱国思想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把鲁迅作为中国人民抗日爱国的代表人物,这是他们以鲁迅为号召发起这项直接面对侵略军的抗日活动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去世之后,起初只有与先生认识,了解先生思想的人参与葬礼,但在送葬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其中。跟...
《觉醒年代》背后的父子情:陈独秀爱说教,鲁迅爱晒娃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记录了一件事:家里请客,从福建菜馆叫菜。海婴抱怨说鱼丸不新鲜,别的人吃了都是好的,没人相信海婴的话,甚至也没有人注意孩子的话。许广平也只是又给海婴挟了一个,他依然嚷嚷说是坏的。鲁迅于是把这个吃剩的拿来尝尝,发现果然不新鲜。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
晚潮|把你的名字擦亮——再访鲁迅故里
有选自《呐喊·自序》的,有出自《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域外小说集·序》,也有摘录于《<野草>题辞》《<彷徨>卷首题词》,字字珠玑,既发人深省,又诠释出先生一生的不朽。更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鲁迅先生的至高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
毛主席的诗词写得如何?鲁迅颇有山大王气概,胡适没有一句通的
生于战乱年代,让鲁迅先生面对社会、民族现状,选择了以笔为刀,试图涤荡灵魂来救国;而对于民族、国家,毛主席则选择了革命。虽然路的方向不尽相同,但却让双方彼此颇有心意相通之处。随着当时中央苏区的扩大,蒋介石不断派遣大军进行“围剿”。而在第二次反“围剿”中(1928年),红军战士不惧牺牲赢得了胜利。在黄阳界...
鲁迅先生最大的污点,号召消灭汉字,并称:汉字不灭,国家必亡
在文豪们的集体发声之下,鲁迅先生也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之类的口号。好在,民国政府虽然没抵制住民意,但到底没有废除汉字。他们只是简化了汉字,而今,我们还能在书法家的身上看到繁体字的引子。而今,我们还有大小篆、隶体、楷体、行书的出现,都要感谢那个时代,为我们保留下汉字的踪迹。
赤子丹青丨沈光伟:忆于希宁先生的国魂、人魂、画魂
1927年,张眺在潍县广文中学教授西洋美术,他的革命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于希宁(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后来,于希宁考入上海新华艺专继续深造,得以接触聆听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的演讲,极大的开拓了文化视野和思想维度。文艺界进步思想的启蒙,使“美术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他内心中扎根。
【國士鲁迅】毛先生:光马列不够,还要读鲁迅,不读不晓得国民性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赞扬鲁迅具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并且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了《反对党八股》的著名讲话。在这个讲话...
感受鲁迅的精神和品格
鲁迅“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为革命呐喊助力。深沉的救国情怀、深切的社会关怀、深邃的思想观点、精深的艺术表达,在辛勤耕耘与执着坚持中积累,造就了鲁迅这位冷峻深刻、凝重洗练、犀利尖锐的中国文学战士和民族精神旗手。有好的专业素养、高尚的人格修为、“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终使...
鲁迅为什么逐渐被移出教科书?被批不是文学家,原因有三
鲁迅生于1981年,死于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文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一代人的追忆。一生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了大众的理想,他奔忙在一线,这几年中,他的呼声似乎在减少,很多人也开始对他说三倒是。我们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到底怎么了,他的很多在教科书中的作...
考古的风 终于吹到了蔡先生
这一思想立场,与当时的严复、张元济、张伯苓等人比较接近。这些忆述,均出自其1936年写成的《自写年谱》中,虽是晚年忆述,仍可感受其当年的激进诉求与迫切心情。在蔡元培看来,救国的当务之急,不是搞政治,而是办教育。而这一观念的形成,正起始于戊戌变法时期。他原本支持康有为的变革理念,但不参加其组织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