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阅读」康震: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当国君要有当国君的样子,当臣子的要有当臣子的样子,当父亲的要有父亲的职责,当儿子要懂得儿子的规矩;不合规矩的不听、不传播、不议论、不去看,不去谈,不去实践;克己复礼为仁,把自己的毛病去掉一点,多做点符合大局的...
访谈|赵培:《尚书》的经典化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赵培:关于研究对象和论域限定,我的处理方式是以典籍早期形态分析为基础,着重分析典籍形成过程所对应的社会背景及其传播所带来的思想文化意义。典籍形态的演化、流传渠道和方式的转变,经典的诞生,不是简牍篇章的机械拼合,而是跟时局之转、文化之变以及新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群体的出现等因素直接相关。具体到《书》类文献自...
[中国新闻社]张风雷:中国佛教界如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经典的翻译、讲说、阐释过程中,不得不采用“格义”也就是概念拟配的方式,即用中国人熟悉的儒家、道家、玄学的概念、术语、思想来拟配、解释佛教的名相和思想,如“涅槃”最早被译为“无为”、“性空”被译为“本无”、“无我”被译为“非身”等,也就是将印度佛教中的专有名词转化为中国人能懂的概念术语...
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讲道理和做哲学的方式是多元的,诸如象征、隐喻、故事、逻辑思辨等言说和论证,这些方式所指称的对象和事件,未必具有历史之真实性,却同样可能传达真实的道和理。柏拉图的“洞穴之喻”,霍布斯的“忒修斯之船”,孔子的“吾与点”,庄子的“倏忽凿浑沌”,凡此皆是以虚构的器物或故事来讲明道理。就故事而论,哲学故事可能...
东西问丨张风雷:中国佛教界如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经典的翻译、讲说、阐释过程中,不得不采用“格义”也就是概念拟配的方式,即用中国人熟悉的儒家、道家、玄学的概念、术语、思想来拟配、解释佛教的名相和思想,如“涅槃”最早被译为“无为”、“性空”被译为“本无”、“无我”被译为“非身”等,也就是将印度佛教中的专有名词转化为中国人能懂的概念术语...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许家瑜指出道家文本处于世界哲学与世界文学的交会处,并以道家思想为镜,尝试反思世界视野下中国哲学可能的研究方法和立场(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罗安宪指出老子对“德”的贡献是将道与德联系在一起,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指出老子之德是让人守住做人之本。黄燕强认为老子哲学与周代礼乐文化有同质性,孔老哲学之宗旨乃是殊途同归。陈焱...
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观、形态及意蕴形成的思想根源
儒、释、道三家的空间观有没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这些涉及绘画形式语言本体的核心问题,迄今悬而未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虽然宗白华、杜哲森等人提到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观念的缘起,但都没有进一步分析儒家或道家空间观,对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观、形态、意蕴形成、发展和演变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儒家”与“道家”,争论了几千年,究竟谁对谁错?
曾经的汉文帝、汉景帝,就是通过践行“无为”的方式,认为人民自然会做出他们最好的选择,从而成功将汉朝从初期战乱百废待兴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开辟“文景之治”,从而使汉朝成为“强汉”。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奉行“无为而治”道家的“无为”,体现在价值观上,就是对“有为”的一种批判。道家认为,“...
从道家思想看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
《道家哲学引论》陈霞著《道教伦理: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陈霞著科技与人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文的发展需要科技提供的技术手段,而科技的发展也不可脱离人文的启发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提升,是激励思想创新、凝聚人心、树立民族理念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只有...
杨祖汉 :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
摘要: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有论意义的圆教。顺着牟先生的思路,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可以从玄学与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