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一字并肩王”,是多大的官?答案让人惊讶,长见识了
“一字王”的这个称号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赐予的这个称号,就是只有一个字的官位,就类似于“秦王”的称号。除此之外,历史上还出现了“二字王”,它的地位明显也低于“一字王”,等同于“郡王”的地位,比如“长沙王”、“渤海王”。在明朝以及之前的朝代,各诸侯有封地、食邑等,有的地方甚至还包括着地方军政大...
老祖宗人均起名字大师:名与字搭配都有哪些讲究?
此外,有人认为称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王维被称为王右丞;韩愈被称为韩昌黎,柳宗元被称为柳河东等。人的名字作为一种词汇文化,并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古代这种有名有字的命名模式,被作为一种礼俗延续下来。直至近代,文人雅士依然流行“名”与“字”...
明朝的宗亲爵位继承制度,虽然是包袱,但可能和您认为的并不一样
对于那些郡王的子孙们,朝廷有一套别具一格的官职赐予体系。郡王之子,将被册封为镇国将军;郡王之孙,则被授予辅国将军的头衔;到了曾孙一辈,便是奉国将军的荣誉;玄孙们,则能拿到镇国中尉的职位;若是五世孙,辅国中尉的称号便落入了他们的囊中;至于六世孙及以下的子孙们,世世代代都将享有奉国中尉的尊称...
一文看懂古代各类官职到底有啥区别
司徒、司空、司马在西周的铭文中被称为“三有司”,后来衍生出有司衙门一词,我们看古装剧中经常有在“召集各有司衙门会审”的说法,有司就是指各部门主管领导。再后来的“开府仪同三司”就更厉害了,就是说你不仅可以单独开府设置你自己的官吏,而且出入礼节堪比三司(此时的三司经常代指三公)。另外大家会发现,...
古代对教师的称谓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代始,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后来成为老师的尊称。师父、师傅,这两个词语音、语意相同,来源却不一样。师父源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简称师父;而师傅则源自官职太师、太傅、少师、少傅,或为辅佐国君之官,或为教导太子之官,或为虚衔,统称为师傅。(据《...
文史丨科、处、局……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说起“司”的历史,有一个词是绕不开的,因为它在历史上实在是太过重要——“三有司”(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早在西周时期的裘卫盉铭文就有记载:“乃命三有司,司土(徒)……司马……司工(空)……”。“三有司”虽然不是行政机构的称谓,但是它所指的“司徒、司马、司空”三个官职承担着重要职能。
古人的花式称谓
对于有官位职务在身的人,古人也会以他担任过的职务相称。诗圣杜甫就因曾任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而被后人称为“杜拾遗”“杜工部”。唐朝诗人王勃那首著名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为他的一位杜姓好友而写,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中,少府就是唐代人对于县尉一类官职...
古人的“自号”有什么讲究?谈一谈古代文人起“号”的那些事儿
其四,以其他名义取号,比如每每作词又要叉手八下的温庭筠,便有一个别人送给他的称号“温八叉”,杜甫也因自己曾经任职的官职,而被取号“杜工部”或“杜拾遗”。2.文人“号”中的内涵当我们综合一个朝代去看我国古代文人的号又会发现一个特点,各个朝代的文人的号总是有某些相同的特点。大唐盛世,经济繁荣、文学...
郎中、大夫称谓
在古代,“大夫”也是官职称谓。西周官员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级别,共同辅佐国君统治国家。“大夫”就成为一般官员的统称,后用“士大夫”代称入仕之人。秦汉之后,以“大夫”为称谓的官员逐渐增多: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号称三公;此外,还有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等官职,以议论政事为职,俸禄...
科、处、局……这些称谓怎么来的?
说起“司”的历史,有一个词是绕不开的,因为它在历史上实在是太过重要——“三有司”。早在西周时期的裘卫盉铭文就有记载:“乃命三有司,司土(徒)……司马……司工(空)……”。“三有司”虽然不是行政机构的称谓,但是它所指的“司徒、司马、司空”三个官职承担着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