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文章:欧洲适应气候变化实践对我国有何启示?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进一步聚焦适应问题,加快应对气候变化法律研究和立法进程,明确适应的目标、框架和工作机制,推动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适应气候变化,强化经济社会系统性响应。基于气候变化观测和科学研究成果,紧扣优先适应事项,更新完善适应战略和政策,确定可量化、可衡量的目标指标体系,开展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气候影响评价和...
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即将在奉召开
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将于2024年10月30~11月1日在上海奉贤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科学问题、科学认知、科学决策”,涵盖气候变化的多个议题,从科学问题到适应措施的落地实施,搭建多学科交流平台,将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大会主席秦大河院士顾问丁一汇院士10月31日9:00~12:00大会开...
要闻| 国家发改委“十五五”规划研究重点及方向
研究要点: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梳理分析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现状以及江湖关系变化,分析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研究提出协同推进长江与鄱阳湖、洞庭湖高水平保护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09推动长三角地区深化产业跨域合作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建立健全省际产业合作利益分享机制、优化...
跨越百万年的研究,气候变化有规律可循
科学家们研究冬季风是为了更好的预测未来,但是要达到预测的目标,他们首先需要研究冬季风的历史,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发现了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才能一定程度预测未来。而在冬季风的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极冰盖形成之前冬季风是否存在?冬季风的强弱与北极冰盖的变化是否有关系?亚洲冬季风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然...
海洋是怎样影响气候变化的?如何应对海洋的暖化?专访自然资源部第...
第二种方式是二氧化碳深海封存,科学家正在研发相关技术,把二氧化碳收集或捕捉后沉入深海海底。第三个方式是适应气候变化。目前看,海洋加速变暖仍在进行过程中。气候变暖了,降雨会变多还是变少?是不是每个地方都增暖,有的地方变冷有的地方变暖?气候变暖对哪些区域利大于弊?这都需要去深入研究,才能不断适应气候变化。
陈业新:构建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述论——以内容体系为对象
面对环境变迁,人类应对策略或行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对环境的适应”,是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环境变迁相对缓慢,多属渐变,人们通常会调整生活、生产方式,适应新的环境。譬如三四千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气候变迁。北方因地理位置特殊,对气候变化的容忍边际较小,生态通常会随着气候变化而有所变迁,...
科学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主要气候变化指标均创新高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给出了五个海洋主要气候指标的变化,包括海表温度、热含量、盐度、层结、温度不均匀性。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叠加上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在2023年发生了剧烈变化。2023年,海表温度(SST)和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OHC)达到历史新高。2023年上层2000...
在《自然》系列期刊,除了论文还有哪些必读内容?
后者由一个或多个科研人员撰写,报告其原创研究成果,发表前需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综述文章、新闻和观点类内容则是展现、总结一个或多个基础研究的内容,或就特定议题发表评论或给出意见。《自然》及《自然》系列期刊的综述文章、新闻与观点类内容主要包括:...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如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设立有“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orldClimateResearchProgramme)”,它设定了七大科学挑战问题,这七大挑战都涉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有两个就与粮食生产直接相关,其中之一是维持粮食安全的水资源问题,因为气候变化能够通过改变水资源而影响粮食安全;第二个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今天...
【CGS-NDI研究】可持续发展系列: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气候风险治理和...
(一)气候变化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重构气候变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本质上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学视域看,气候变化具有全球外部性、跨时代外部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经济学就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涉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加有效率和公平地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