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导读
例如曹操之死,《资治通鉴》记为:“魏纪·世祖文皇帝(曹丕)·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曹操)至洛阳。庚子,薨。”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鲁庄公某年,秦始皇某年,汉高祖某年之类,是当时通行的纪年法,还不属“以年号系君主”,《资治通鉴》以前没有编年体通史,断代编年,自然没有在行文中标明朝代的必要。可见,《资...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2.史书体例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
断代通史的典范之作——读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一、从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的角度而言,《中国近代通史》为断代通史的书写提供了范例。在中国古典史学中,除《史记》《资治通鉴》(纪传体、编年体通史)等通史著作外,《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以降的正史多为断代通史,二十四史的主体为此,书写断代通史是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最好继承。清末“新史学”诞生以来,对于如何书写...
论宋人长编体当代史的崛起
[2]到了南宋,李焘、李心传、徐梦莘等,则有意识地将长编法独立出来,使之从一种操作方法,修史的一个环节,卓然而为独立的史书体裁——长编体,成就了《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三部长编体当代史名著。过去,人们认...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从本质上讲,历史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时间属性的科学,而编年体史书是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著的,因而也可以说编年体史书是最符合历史学本质的史书体裁。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学者主张优先阅读编年体史书,特别是读编年体史书的杰出代表《资治通鉴》。关于这一点,我是不大赞成的,这不仅是针对像各位这样的历史爱好者...
《通鉴纪事本末》:《通鉴》入门书,习史新捷径
可以说,《本末》既为读者开辟了学史的捷径,又满足了各方汲取政治智慧的需要,更实现了史籍编撰体例的新突破,因此而在史学史上拥有了不可抹杀的地位(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我们本次出版的是市面上仅见的《通鉴纪事本末》文白对照本,采取左文言、右白文的形式,既可感受文言之美,又可通过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读懂历史故事,学习文化...
精选:我国古代文章体例,你都知道哪些?
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
《资治通鉴》和《史记》经常被搞混,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资治通鉴》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等,共有294卷,300多万字。《史记》则比《资治通鉴》少了许多,仅有130篇,52余万字,分别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全书以世家、本纪、列传为主体,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贯通古今。
司马光诞辰1003周年丨《资治通鉴考异》整理说明
《考异》有着完整的系统,全书三十卷,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据《通鉴》编年的次序,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分属于周、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五纪(秦无考异),与《通鉴》的编年体各纪相辅相成。《考异》的体例严整划一,每个条目必先取《通鉴》文句标明所考订...
《资治通鉴》| 司马光打造史学超级IP
北宋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代学者王鸣盛语),与纪传体通史《史记》并称“史学双璧”。《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中的佼佼者,并使编年体多了一个别名——通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特点是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