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动植物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从哪儿来,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动物。”王巍介绍,植物食物主要是农业出现后的农作物,如黍、粟、稻、麦、豆,及大量野生植物的利用。动物食物主要是家养动物,如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同时还有大量野生动物。对此,王巍认为,年代越久远,古人对野生动物食物的依存度越高,...
守护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
在西宁植物园“丝绸之路经济植物园”专类园里,种植培育了蔬菜、瓜果、粮油、芳香植物等多种经济植物,包括黄瓜、西红柿、油菜花、花椒、青稞等,展现了植物由农业交流开始的育种史和传播史。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用灵敏的嗅觉和味觉去探寻这些植物的奥秘,获得植物知识的积累,体验生活的乐趣,了解植物文...
“植物中的大熊猫”华盖木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9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报道了云南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其中提到了“植物中的大熊猫”华盖木回归滇东南大山的保护之路一
丝绸之路上的植物“落户”上海,一起认识一下→
中国的水仙一般被认为是唐朝时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其祖先为多花水仙,是一种多花一束,气味芬芳的水仙类型。多花水仙在我国经过长时间的栽培改良后,成为了更加适宜中国气候的“中国水仙”。中国水仙的种植自南宋起兴盛,同时产区也开始逐渐向南迁移。现如今,上海崇明向化镇是中国有名的水仙产地,产出的水仙被称为“崇明...
随处可见的盆栽植物芦荟,有4大作用,价值极高,早点了解!
芦荟,又称油葱、象鼻草、象鼻莲、罗帏草,它原产于中东、南非,大概于汉代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最早记载于隋末唐初,首次收录于《药性本草》中。芦荟为百合科、阿福花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这种植物根须状,茎短或者无茎,叶簇生,呈狭披针形,肉质,直立生长,叶边缘还有密密麻麻刺状的小齿,芦荟的花期在夏季,每年7月...
植物园里的纪念馆里有什么东西
例如,以“丝绸之路上的植物”为主题的展览,可以通过展示沿途各国的特色植物和相关文物,让参观者领略到古代贸易路线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而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展览,则可以引导公众关注环保问题、倡导低碳生活方式(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总之,植物园里的纪念馆是一个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空间。它不仅展示了...
蜀葵的名字从何而来?好吃的开花植物!世园会藏的彩蛋,专家带你逛→
“蜀葵最早的栽种区域就在四川。”史军解释了蜀葵之名的由来,也提及最早的关于蜀葵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晋代。千百年来,蜀葵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传播,在敦煌壁画中被细细描摹,在李白、司马光、陆游、唐伯虎的诗文中被吟诵,还在齐白石、张大千、莫奈、梵高等大师的传世画作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苇散文集《丝路:行走的植物》入选央视年度十大好书
沈苇散文集《丝路:行走的植物》入选央视年度十大好书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高芳报道)近日,央视读书精选2023年度十大好书揭晓,沈苇散文集《丝路:行走的植物》上榜。2月19日,央视为这“十大好书”录制的春节特别节目,将于14时37分在CCTV-10科教频道《读书》节目播出。
再现丝绸之路“青海道”景象
细观该文物,侈口,细颈,圆鼓腹,平底。腹部为4个以植物花纹(蔓草纹)做成的团窠,象征4个神兽,有含绶鸟、狮子等。含绶鸟形象是典型的中亚文化符号,都兰出土的大量纺织品中多次出现该形象。这些文物的发现,印证了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物资和文化交流的深入。
跟随“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古老”刺桐重现泉州
日前,泉州市林业局联合华侨大学组织召开泉州刺桐树种名称现场鉴定会,邀请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副总工程师陈恒彬、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杨成梓、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侯学良、泉州市林业局退休老专家林彦云等专家,对此前泉州《市树刺桐培育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科研团队在市区滨海公园找到的5株“古老”刺桐树进行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