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高:论《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不同作用
“因明致诚……故天人合一”之因果必然性,似乎表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之说的文献基础。但张载所说的“诚明”与《中庸》原意及郑玄、孔颖达的解释皆有重大的不同。张载所说的“明”不是“明德”,而是《周易》之“穷理尽性”。总之,《周易》与《中庸》等经典虽在张载理论体系的建构中皆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
理论学习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需再深化思考的若干问题
它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单元,构成所有学科知识和智慧的基础,更是理论创新的基石。人类通过现有概念的新释或创新概念的引入,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甚至获得认识的革命性突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把握概念,特别是主概念至关重要。研究...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全文)
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未医学的起源:探源《黄帝内经》与社会基础下的健康追求!
1.未医思想与《黄帝内经》未医学的思想根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这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巨著,不仅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还蕴含了丰富的未病思想。《黄帝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明确提出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在疾病未发之时即采取措施,以维护人体健康。这一思想,...
《黄帝内经》:被“封神”的中医法源
今天,《黄帝内经》被中医业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代表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汉代可谓中医的“经典时代”,《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皆成书于此时。《黄帝内经》之外的其他三部中医“经典”,皆有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直接引述或应用。所以,相比而言,《黄帝内经》无疑...
孙禄堂『拳与道合』的武学理论与实践 ——以《八卦拳学》为例
由此可知,孙禄堂八卦拳学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易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象”形思维;第二,《黄帝内经》的人体藏象学说;第三,传统中医运用八卦进行诊治的相关理论(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所以,八卦拳就是根据中医“八卦之理还治八卦之体”的理论,在动作的变化运动中,使身体各部分依照于外取诸象的特征而形成的一套...
【零基础学中医】熟通经络学说,了解中医精髓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经络学说形成以来,历代医家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予以补充、整理和完善。经络学说与藏象、精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相互辅翼,成为中医阐释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理...
从《黄帝内经》考古五运六气(下)
如此看来,日月“二曜”运行形成的五运六气是十分科学的理论。于此可知,日月“二曜”运动是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日月二十八宿天纲图没有五星的位置。正如《周易·系辞传》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而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山东药企独家冠名的《中国中医药大会》何以“出圈”?
深耕经典,直指热点。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国中医药大会》不断搜寻“中国经典”,翔实内容展现中医药历史底色。“6800年前,古人就开始使用灵芝”,“经过古人的不断‘尝’试,《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理论体系记载有了实体”,大幕拉开,一篇篇中医药历史故事的画卷徐徐...
黄奇帆、郑永年领衔撰写!新书《新质生产力》重磅来袭!
二是可以进行娱乐、家政服务,甚至陪伴老人生活、儿童学习的进入千家万户的机器人。未来这些机器人每年的需求量将达到四五千万台,形成万亿元级别的市场。三是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训练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定制的秘书式机器人,专为各种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智能信息服务。四是头戴式的AR/VR眼镜或头盔,将替代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