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道德经》,为何成为汉译最多的中国典籍?
语言学家约翰·法布茨斯在《学识通史概论》中肯定了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德国学者梅勒强调,道家思想不仅是理解中国现代文明的关键,其全球性议题讨论更超越了时空限制;英国学者克拉克则指出,老子所倡导的虚静、无为、万物平等及抱朴守拙等思想,填补了西方工商业社会精神生活的空白。故此,各界学者共识:《道德...
《道德经》第54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道思想如此一致
能够被建立的对象,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内容,比如儒、道、释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理论。善于构建此种思想理论的人,比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人,他们的影响深入持久,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强大的教化作用与影响力,因此受到后世人们的无限景仰与尊崇。“抱”,意味着以强大的力量使所抱之物紧密联系,达到共生共存的目的。善于...
《阴符经》中的“机变”思想
在道家及黄老道家思想中,“机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涉及到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与运用,以及人在面对变化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和策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阴符经》也继承了《道德经》中的“机变”思想。道德经中的机变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机变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必然要求。这里的“无为...
张鲁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廉政文化,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清正廉洁、昌明有序的政治文化,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勤政为民。二是崇尚法纪、公正乐善的社会文化,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以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老子创作《道德经》为何未被封为圣人?解密中国古代哲学之谜
道家的超越性质:老子的《道德经》强调道的无为而治、无名而名的理念,追求超越于尘世的理想境界。这与儒家对人伦、治国理政的实际关注有所不同。"圣人"通常被期望在现实中做出对人伦社会的建设性贡献,而老子的思想更注重个体修身和超越世俗。老子的身世和历史记载: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和确切身世存在一些争议,有关他...
这宛如一座神秘的知识圣殿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中国数千年的诗书礼乐文化,蕴含立德修身、齐家报国、兼济天下的智慧。《诗书礼乐:传统文化与立德修身》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立德修身智慧为主题,汇集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以廉政文化、道德修养等主题为核心的13篇精彩讲稿。
传统道德典范教育的哲学意蕴
王阳明曾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心”是一个人修身立德的基础,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所谓“以心观心”,就是要引导人比照道德典范从“心”的视角观照道心、自心和他心,进入道德意义世界,建构起中国传统社会人我关系的哲学基础;要以道德典范指引人在现实道德行为过程中从自心体悟道心、共情他心,...
原来道家和道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可以说,修身是《道德经》本身的一种延伸,而修仙、修道、长生则和《道德经》没有多少关系,老子本身就是个崇尚自然的人,长生、法术等这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东西,并不是老子的思想。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开始的老庄道家,讲道法自然,没有道教,老子和庄子都是哲学家。后来有了道教以后,把老子变成了太上老君,变成了...
儒学研究 | 翟奎凤:先秦两汉“持满”思想与修身为政之道
[8]这里“示不成”的思想也让我们想起《老子》第四十五章所说“大成若缺”。持满之道靠的就是谦德。《韩诗外传》卷八也有类似论述,并说:“孔子曰:‘《易》先《同人》,后《大有》,承之以《谦》。不亦可乎?’故‘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者,抑事而损者...
东西问 | 王中江:《道德经》向世界传递了哪些东方智慧?
王中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传世名作《道德经》虽短短五千言,内容却涵天覆地,挖掘了宇宙形成、万物本源、国家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哲学、经济和政治问题,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之经典语录,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