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需再深化思考的若干问题
同时,也包括诸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在内的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可作为历史警示、后世借鉴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大笑柄。(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优秀因子(要素)的集合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指在5000多年...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用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雕塑作品讲好中国...
吴为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本民族、本国而言,对世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五千年连续不断,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发展。从空间上讲,它是从海洋文化到农耕文化、到草原文化或者说游牧文化。特别是56个民族的多样性,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各自富有特色,又统一在中华文化...
“史蕴诗心”与“神话化历史”——史学应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他说中国最早的诗歌,如《诗经·国风》里的篇章,不仅内容十之八九是抒情诗,且文字容量千篇一律比较短小。尽管中国偶尔也会出现一两首长篇叙事诗,如人称“古今第一长诗”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但只有350多句,1700多字;西洋诗则有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斯宾塞的《仙后》、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
中国诗歌言志永歌传统述略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学著作《尚书·尧典》载有舜帝命夔典乐的四句话。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四句话为中国诗歌言志、永歌确立义界、树立典型,构成中国诗歌发生、发展,正变、升降十二字定律。诗言志,歌永言。谓诗以言志,歌以永言,即通过言,将在心的志,传达出来,令持而久之,是为诗;通过永,长声...
中华书局九月新书单_研究_横排_文学
“一翼”,以发掘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拓展研究为另“一翼”,将唐诗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力求解析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唐诗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关系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从而将对唐诗自注...
一周观展|古画中的图说故事,油画里的江山人民_腾讯新闻
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以“对话透纳”重新诠释18世纪“崇高”的艺术理念;上海东一美术馆以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为代表呈现现代艺术的发展;艺仓美术馆带来知名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能量转换”;上海海派艺术馆呈现的重要展览包括2024“江山·人民”新时代油画学术邀请展与“经历易变”——2020年以来的艺术案例研究展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
江南名士 | 高启:明王朝诗歌悲剧里的自适人生
在经历唐之繁荣后,到宋时,诗已衰落,至元明时更无生存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演义、小说、戏曲这些主流文化,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已陷入狭隘化的趋势。但是,在明代的诗坛上,有一颗诗的“珍珠”,很璀璨也很耀眼。这颗“珍珠”,一生仅仅三十九年,其中大半都走在诗歌的磨砺之旅,可惜的是他没有迎来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
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
问题提出的角度显然将古典诗词的几千年业绩考虑在内。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中国新诗的成就不够理想的原因包括社会与语言文学的多种因素。本文将主要从汉语的发展近百年史,来剖析一下这个原因。首先是今天在考虑新诗创作成绩时能不能将20世纪以前几千年汉诗的光辉绩业考虑在内?我的回答是不能。这由于我们...
一周文化讲座|每个夏天都是陪自己重新长大的时候
今天人们热议的“古今之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文明自古以来就没有自外于世界?古典中国如何演化为现代中国?中国进入“现代”会遵循一种通用的演化路径,还是会变成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外?围绕上述疑问与困惑,历史学者李礼与十七位中外学者探讨了晚清以来的“现代”之路,并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和演变。从不同...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我们还需要人类学博物馆吗_腾讯新闻
《平铺直叙的多样化》是从美国诗坛巨匠约翰·阿什贝利(JohnAshbery,1927-2017)的众多诗集中精选而得。自1992年开始翻译到2024年出版,译者张耳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打磨。约翰·阿什贝利的意义和在美国诗坛的影响何在?对中国诗人用汉语写作能否有所启示或帮助?对他颇有研究的嘉宾和诗选集的译者将在场与您讨论,并希望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