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见的“上热下寒”症,医圣张仲景:这个6味药的方子管用
本方中的甘草补中缓急,使脾胃的虚弱得以补充,重用甘草,来缓解下本身寒邪所致的疼痛,有着和胃消痞的疗效;黄芩的苦寒药性,能够清泻上身的热性,有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效果,能够泻热除烦,同时,还可以治疗因为热毒所导致的痘疮,半夏、干姜性温燥湿,大枣甘温补脾胃之虚。总之,这一药方有升有降,既有清热的凉药,...
上热下寒, 不过是阳不归位了, 一个药, 清上温下, 化火气为阳气
首先用到一味黄连,来清理上面的火热,然后加入一味肉桂来温暖下焦,并且肉桂守而不走,善于引火归元,可以把上头的火气,化为元气来滋养身体。这两个药,一个清上头的热,一个温下头的寒,水火共济,阴阳交融,心肾交通,这样上热下寒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好了,今天关于心肾不交导致的上热下寒,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
身体越寒,越容易上火,张仲景只用两味中药一补一泻,清火散寒!
用栀子清热泻火,用干姜温中散寒,一个栀子,一个干姜,两味药加在一起把体寒、容易上火的问题解决。如果你也是脾胃虚寒体质,那不妨参考一下:栀子干姜汤: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方由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组成。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上半身虚热,下半身真寒,引火汤,调和阴阳,解决上热下寒!
火性上炎。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一个引火汤来滋补肾水,引火归元。它是由熟地黄、麦门冬、五味子、巴戟天、茯苓等组成。其中熟地黄补其肾水,养血生髓还能让虚阳归于下焦;而巴戟天归于肝肾经,滋阴补肾;麦门冬、五味子来滋阴润肺,养阴去肺火,麦冬还能帮熟地养肺阴;五味子既能收敛也能补,还能降浮火,滋养肾阴;茯...
自创小方只有5味药,却能治男科妇科的病证
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应用:滑脱诸证(自汗,盗汗,尿频,带下,崩漏,遗精等),胃痛泛酸,心神不安,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性味苦,涩,温。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甘草泻心汤最擅调治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
思路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我们来看张仲景的方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黄连5克。以上六...
上身上火和脾胃虚寒的寒热错杂体质,两味药就搞定--中国数字科技馆
除了治疗这种脾胃虚寒导致的上热下寒,还可以通过调整两药的用量,来治疗郁火导致的胃痛。临床若见口苦,口渴,心烦,胃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等郁火胃痛的表现,可以用栀子15克,干姜3克。由于郁火是由于郁滞而导致的火,就像是很多人受了憋屈一样而发火一样,要想停止这个过程,如果单纯用寒凉药扑灭,会导致火不能被清...
肉桂--补肾助阳驱下寒,引火归元清上热,用于上热下寒
今天谈一谈肉桂,一味能够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又能引火归元,用于脾肾阳气不足导致中下焦怕冷,虚阳上浮导致的上焦怕热的上热下寒的中药。上热下寒跟阴阳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认为寒为阴,热为阳;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既怕冷又怕热,说明阴阳出现了问题,可能是阴阳两虚,也可能是其他情况。
今日末伏,别光顾着补阳气!关键是让“阳气归位”,把它拽回脾胃和肾
给大家介绍临床上有一味很有效果的药——吴茱萸。吴茱萸,其性热,味辛、苦,有辛温散寒、疏肝理气、温中燥湿的作用。《本草纲目》有记载吴茱萸:“其性虽热而能引火下行,盖亦从治之义。”吴茱萸对于上游的虚火病证,可以引其下归于肾,所谓“降火”,调整阴阳重归平和。
想要活得久,入伏前喝它,扫光体内病气
上热下寒:身体上热下寒的人,可以多加肉桂,引火归元。有湿气:容易发湿疹的人,可以上午喝姜枣茶,下午喝果菊清饮。有湿热:下巴长痘往往是下焦有湿,喝姜枣茶可以配罗汉果。便秘的人加上牛蒡,排毒效果更好。有寒湿:姜枣茶配花椒,可暖宫祛下焦寒湿,调理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