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敌对气氛的升级,日本对华侵略政策的形成都已经发生了...
蒋介石明确表示,“中国国民革命军以后必将继续北伐,完成其革命统一之使命,希望日本政府不加干涉,且有以助之。”但田中再三劝告蒋介石:“当此之际,从大局着眼,应以先行整顿江南为当务之急”;“一俟基础巩团,方可着手北伐,这样部署,仍为最好的办法”。他要蒋介石“不必过分着急于北伐,首先在于巩固自己的地盘。北方...
五分钟了解《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占东北采取的消极政策
1931年,在北满中共高级干部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宣告:“蒋介石国民党以不抵抗政策出卖东北同胞,中国共产党人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受党组织委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在东北创建了磐石、珲春、珠河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他们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陷于被动地位;在进攻遭受挫折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防御、“短促突击”,企图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这样,战局的发展对红军日渐不利。1933年11月,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将领在福建成立“...
是谁向东北军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张学良晚年为何极力为蒋介石开脱
一贯以妥协退让处理中日问题的蒋介石,自然也成为了国内外舆论声讨的对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学良竟然一直为蒋介石开脱,声称东北军的撤退命令是他下达的,他这样做到底有何目的?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关东军少壮派军官的阴谋1931年9月4日,日军在辽宁兵工厂附近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9月8日,猖狂的日军居然跑到...
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
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并不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才突然出现的,而是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成了国民政府的既定政策。1931年8月16日,面对日本关东军日益猖獗的挑衅,蒋介石从指挥“围剿”红军的南昌行营的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
1975年蒋介石去世,临终前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听后泪如雨下
但他长久以来的回避态度已经引起了蒋介石的疑心,在接到戴笠的暗报之后,蒋介石对他的不满更是到达了顶点(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但蒋仍旧按兵不动,没有直接对张学良采取措施,只是暗中把“安内”政策的重心转移到了汤恩伯这儿,这样假使他日张学良“叛变”,他的“安内”政策也不会受到影响,此时两人间的矛盾已经一触即发。
宋方敏:“七七事变”,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9·18”事变后,虽然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蒋介石要求全国“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乃至抗联,一直顽强坚持斗争。中国抗战很长时期处于面对强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以“鏖战”方式持久抗战,使日寇深陷“泥潭”,通过长期消耗,拖...
未放一枪丢失东三省?不,沈阳的公安局长,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张学良转述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又指示“:你们地方武装可加紧训练,严加戒备。”回到沈阳后,按照张学良的指令,他做好御敌准备,将辽宁各地公安部队和各县警察编成12个总队,方便调动。9月初,日本关东军向在辽宁沈阳一带的日本人发放枪支。由于形势紧急,黄显声立即以警务处的名义紧急通知全省58县的公安队到沈阳领枪...
1936年,宋子文将毛泽东的私信转交给蒋介石,蒋看后为何大笑?
日军发动事变的时候,蒋介石还在前往江西南昌的船上,一直到次日才知道这件事。面对日军的如此挑衅,蒋介石最终决定采取“不抵抗”的措施,并且严令将士们以围剿共产党为重任。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医院的时候,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自己早就对将士们下令,面对日军的挑衅,不得反抗。所以华北的将士们早就将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