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北京为何能成为千年帝都你了解嘛
到了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的决策正式落地,京师之名随之更替,而原先的京师南京则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洪熙元年,北京又被冠以“行在”的称谓,透露出一种南迁的思绪。历经宣德朝至正统朝的岁月蹉跎,南迁之念虽始终未能实现,但在正统六年,北京终于正式定为首都,去掉了“行在”的称谓,成为大明王朝无可争议的政治...
从应天到顺天,从南方到北方,朱棣迁都北京,缔造一座伟大的城市
公元1403年,明太宗朱棣下诏以北平布政司为北京,设留守及行部官,二月,改北平为顺天府,此时,提升北平的政治规格,尚不足以说明朱棣已经有了非常坚定的迁都决心,而是因为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北平是自己就藩所在地,长期在此驻守,并且靖难之役后,有大臣上奏,说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
清朝进入北京:时间、地点与历史影响
4.京广路和滇池船只:从北京到大理的这条路线是通过火车到达南宁,然后转乘坐船到滇池,进入大理。在清朝时期,铁路还未修建,所以这条路线需要约两个月的时间,主要交通工具为轮船和小木筏。到达大理的时间主要受交通工具的作用。清朝时期,从北京到大理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游船、木筏和轮船,往往需要两个月或更长时间。...
葛剑雄:中国迁都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与可能
明成祖朱棣在拥兵南下篡夺政权后,将首都从应天(南京)迁至北京,虽然不无巩固自己根据地的考虑,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对抗蒙古的威胁——将首都置于接近边疆的险地,使国家不得不保证前线的军事实力。而清朝由沈阳迁都北京,完全是顺应了由边疆区域性政权向全国性政权的转变。由于古代没有机械交通工具,运输条件相当落后,...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的政治中心、紫禁城的养心殿,隆裕皇太后以6岁皇帝溥仪和自己的名义,发布了退位诏书。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逊位,更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北京中轴线是现场的目击者。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开国大典。这是发生在北京中轴线上最重大的...
北京朝阳门外的历史:运河、市集与多元宗教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理念,把祭祀和战争列为朝廷最重要的两件大事(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就仿效南京旧制,在南郊修建了天地坛。明世宗因崇尚道教,特别重视祭祀,于嘉靖九年(1530年)改天地坛为天坛,另在北郊建地坛、东郊建朝日坛、西郊建夕月坛。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北京历史文化》形考任务
1421年农历正月初一,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废“行左”之称,改北京为()。大兴宛平蓟城京师1264年,忽必烈下诏将燕京改称中都,府名仍为大兴,()之名从此废用。北平燕京幽州南京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在大队农民军簇拥下,从沙河以北的()出发经德胜门进入内城。南口城巩华城秦城昌平城...
九门走九车?旧时光里的北京城|京华物语
永定门寓意着“永远安定”,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历史上,永定门经过多次改扩建,清朝乾隆年间规模达到顶峰。近代以来,永定门见证了侵略者的入侵和北京城的陷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定门逐渐破败。1950年,永定门瓮城城墙被拆除;1957年,分离的城楼和箭楼在城市扩建中被拆除;2004年,北京市政府复建了永定门城楼...
满清遗落关外的“三京四陵”:末代王朝的早期都城与陵寝
清军正式入关,占领北京。同年九月,盛京迁都燕京。十月,爱新觉罗·福临于北京故宫武英殿,再一次即皇帝位,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揭开了历史新的一幕。(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为了收藏《四库全书》,清代建了座皇家藏书楼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紫禁城文华殿东南侧建藏书库,用于保存部分从南京文渊阁转送的图书典籍。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皇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及藏书化为灰烬。1644年,李自成逃离北京时,烧毁紫禁城大量宫殿,北京的文渊阁亦遭焚毁,阁中大量藏书也未能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