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是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新高峰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但由于这种生产方式本身陷入了社会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性、冲突性,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活动的组织性与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性,更表现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抗矛盾的不可克服性,决定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灭亡,决定了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为共产主义所代替...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论将绿色生产力纳入生产力理论体系,强调以绿色科技创新牵引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转型,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产力的理论。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互动联系,展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内涵,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理论。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
创新发展理论专栏|马克思的创新发展理论与政策启示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而这种规律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所以“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展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马克思,1975: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狂热地追求着价值的增值,肆无忌惮地迫...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化
三是《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更具未来化。这种未来化体现于,消灭资本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得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逻辑具有超越现实的未来旨趣。总之,马克思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地方在于,马克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外在化,从而具有高度的现实化意蕴——就马克思恩格斯思考的纵深幅度而言,历史唯物...
黄建军:唯物史观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与世界意义
在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中,资本主义既是现代化的结晶,也是现代矛盾的根源,当这种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会造成“整个现代社会毁灭”。最后,西方现代化造成的最深层的问题是人的异化。在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中,人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形态: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其中,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就是把人从传统的...
重读《资本论》:公共卫生危机是资本主义矛盾的体现和爆发
正如马克思通过《资本论》所揭示的,真正的进步,只有在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为生产目的的社会,才能克服以最大限度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并且充分依托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动员和整合更多资源力量阻击瘟疫,才可能真正战胜公共卫生危机,带领人民...
中国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胜利——纪念《资本论》出版150...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恩格斯也曾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李义平:《资本论》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李义平指出,三卷《资本论》紧扣资本,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过程,再到资本主义的分配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即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在无意间证明市场经济是通过创新发展经济的。《资本论》集揭示本质、阐述运行、分析发展为一体。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描述了资本的运行,也阐发了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伴随着积累、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最终是剥夺剥夺者。这里说的“剥夺剥夺者”,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最终消亡。本讲要点问答:1...
萨米尔·阿明:解读《资本论》,解读资本主义
本文以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出发点,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与早期资本主义形式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当前的系统性危机以及对危机作出的可能回应,阐释了当代帝国主义的变革和消极影响。最后,作者对超越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一文明的更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