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南库”的广州十三行,在清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十三行的由来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平定台湾的康熙皇帝颁布了《分别住行货税》,决定“设立金丝行、洋货行两项货店”,金丝行负责向本地商贩“赴税课司纳税”,而洋货行“其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分为行税”,可以说洋货行就是十三行的雏形。经过发展,洋货行以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和诚实守信博得...
章文钦:在十三行研究中,传承文化学术的爱国主义
此部分通过对中西历史文献的精勤爬梳,有条理地叙述广东十三行的起源、沿革、盛衰和功过,反映了当时广东行商制度,对牵涉中外交通关系的重大问题有了深入的探索,1999年纳入《岭南文库》出版,是研究广东十三行的传世之作。
周松芳:晚清民初广州的西餐馆
暂且不去考证,但广州最早的西餐馆,当属一个名叫马奎克的英国人1830年代在十三行夷馆边上所开设的一家,以及他的竞争对手开设的另两家——“他是这里的罗伯特、索耶、瓦泰尔、维利(译注:均为英国皇室的名厨),开在商行区小街上的那家饭店兼咖啡
张难生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本文拟就海上丝路的兴起、形成、发展以及广州在海上丝路的地位和作用,发表一些浅见,以就正于海内外学者。一、秦汉以岭南海上门户为起点的海上丝路的兴起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地区已与南海沿岸各地发生了海上交往。自秦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等三郡起,尤其秦故将赵佗统一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之后,岭南与南海各国的海上交...
广州十三行还原岭南风貌 打造“文创综合体”
历史悠久的广州十三行,清代曾是中国盛极一时的对外贸易中心。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十三行一带发现,这里仍是大型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但与以往相比,十三行在还原其岭南风貌的同时,也增添了文化创意气息。此前,广州官方对十三行历史街区实施了微改造工程,对该地区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在更新改造...
广州“十三行”:后人比比皆传奇 不乏全国政协委员【2】
人民网广州8月27日电(周素雅老盈盈)鸦片战争前十三行曾盛极一时,在全国商行中赫赫有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以潘振承为代表的潘氏家族在十三行的兴起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世事变迁,十三行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潘氏家族的后人却沿袭着祖先的步伐,在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中传承先人文化,继续书写传奇。
广州茶贸自古繁盛 芳村茶香今日尤浓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每年靠岸的洋船多达200艘,全国名茶纷纷运抵广州,再漂洋过海,销往全球市场。广州由此积累了大量财富,茶叶产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十三行被誉“天子南库”清初大儒屈大均用“银钱堆满十三行”来形容广州当时的殷实和富足。到19世纪,广州十三行每年的税银收入一度突...
读懂广州,一起出发!穗港澳青少年走读“老城市新活力”
“商贸之城”研学路线是一条反映广州千年商都发展变迁历史的路线,带领青少年从昔日辉煌繁华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黄埔古港,来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穿越”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的发展变迁,感受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无限活力。
遇见广州|穿越213年烟云岁月,寻迹广州的海丝故事
在清代,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1757年,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十三行由此成就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发展的一个高峰。当年的十三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从此处销往世界各地。文化上,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诞生了广彩瓷、通草画等一系列...
【食尚岭南】追忆粤菜两千年历史,探寻“食在广州”文化底蕴
人们对美食的讲究,使粤菜向“烩不厌细,食不厌精”的高端精致化发展,催生了粤菜繁荣的酒楼茶楼文化。绿树掩映下的泮溪酒家图/广州日报第一间现代化茶楼“三元楼”诞生于十三行。清末时,福来居、贵联升、品连升、玉醪春等大字号酒楼,以及陶陶居、莲香楼等茶楼已享负盛名。民国年间,文园、南园、漠觞、西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