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实验室青铜文明研究成果引发持续关注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金正耀教授撰写的《“何以河南”之问与中国科技考古新方向》深入探讨了金属资源与二里头青铜技术起源的关系。该文引发考古与历史学界的热切关注,并由首家中国历史学英文期刊《中国历史学前沿》(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全文翻译出版(Front.Hist.China2022,17(1):132-150...
科技前沿|重大突破!进一步确认,中国是起源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上山文化的多个遗址联合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出一段长达10万年的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演化史。这进一步确认了中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距今约1万年的上山文化在世界农...
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
专业性:由《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活动指导单位和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委员会讨论评审收录内容,体现专业性。(五)发布方式《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将于202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系列活动”中发布,此后每年更新,包括并不限于在“网络根基中国贡献”—...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合集——考古实证下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
仰韶文化的彩陶,无疑是新石器时代最为绚烂的繁花之一,藉由成熟旱作农业人群的扩散和流动,庙底沟彩陶的影响向着北抵阴山、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的更广阔天地辐射,表明仰韶文化的社会内部和外部均建立起空前紧密的交流网络,呈现出“重瓣花朵式”的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科技赋能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展示呈现科技被...
【科技日报】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谁
我国古人类化石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1929年北京周口店猿人化石的发现。1949年后,我国古人类学得到迅速发展,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一大批考古遗址和化石材料,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随之不断增加。“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是否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这一问题,是东亚地区...
中国科技期刊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
中国科技期刊自现代科学进入中国以来,就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当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现实紧迫性。为积极回应时代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中国科技期刊应从以下3个方面提升认识。2.1回归学术初心,搭建平等交流的舞台科技期刊起源于学术共同体学术交流的需要。在期刊创办之前,无形学院科学家用书信探讨...
美国学者:中国打赢“科技战”的信心从何而来?
实际上,中国已经在新时代崛起为世界大国,正是因为它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科技大国的地位,尽管对于中国是否已真正发展为仅次于美的世界第二强国,以及在某些技术领域是否已经追平甚至超越美国,专家们仍存在分歧。美国对中国发动了所谓的“科技脱钩”和“科技战”。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等拜登政府中多位重要人物将中国描述为...
2023年终中国科技盘点之农业科技篇:科技创新赋能希望的田野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特别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合作关系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据统计,中国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合作关系,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启动建设13个农业发展...
中国互联网,是如何诞生的?
1996年2月,中科院做出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个互联网络,正式改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994年9月,就在中国迈入互联网世界后不久,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正式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设。这个网,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骨干网——...
【强国讲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与政策方向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救国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文化环境,即“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风行一时,仁人志士奋起争取民族独立。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善于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为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坚强保障,并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做了诸多科学技术实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