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察】大气压强与温度,湿度关系?为什么?微专题:林线&雪线
μ=p0gh/RT(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
【大气环流】大气受热过程,生活中多发,高考中要考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明显,平均而言,地面附近的气温大约为15℃,往上逐渐降低,至10~18千米高度温度降到-60~-80℃。从对流层顶向上延伸到50千米高处为平流层。这一层由于臭氧吸收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平流层极少有云,飞机通常在平流层飞行,以避开对流层里大气对流的干扰。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优...
气候变化加剧 台风“愈演愈烈”?
全球气温上升得越高,气旋变化就会越极端。IPCC表示,如果全球温度上升1.5℃,热带气旋达到四级和五级飓风(超强台风级)的威力比例可能会增加约10%,在升温2℃时会增加到13%,在升温4℃时会增加到20%。路透社报道,英国雷丁大学的热带气旋研究科学家冯祥波说,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是海洋暖化模式不均匀,西太平洋的温度...
【地理归纳】气温专题(含影响因素、变化、垂直递减率、梵风效应等...
(1)一般规律: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2)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纬度:随纬度升高,日较差变小(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减小)季节:夏季>冬季(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地形:低凹地>平地>凸地A低凹地形:白天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地...
【地理规律】高考地理必须懂得的基本原理、规律,自然地理基本规律...
具体规律是: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2)正午大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某时离直射点近,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大;某时间段内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时段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即近大远...
关于南方持续高温,这些气象知识要熟知
高空大气温度指的是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大气层中气温的温度变化,在气象学和气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云层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同时也与大气层内的电离层变化密切相关(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均每上升1千米,气温降低约6.5℃(这一数值可能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
【天文地理】高考地理中的地球运动!高考地理中的太阳视运动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一场国际化学会议上散发的小册子,拨开了分子学说的迷雾
盖–吕萨克最著名的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物理定律:在恒定的压强下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上升线性膨胀。1804年,盖–吕萨克两次乘坐热气球升空(第一次与物理学家毕奥(J.B.Biot)同行),研究了大气温度、湿度以及地磁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到达7000米高空的人。
热学要点(一):气体动理论
据此可得出地表附近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07压强与温度的统计解释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故得到温度的统计表达式温度反映了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据此可知,要使,则必须使任何一个分子的速度都变为零,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烟是什么形状的?
中性层结介于稳定层结与不稳定层结之间,即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相对较小的情况。在中性层结中,空气的垂直运动,既不受到促进也不受到抑制作用,而是保持一种相对中立的状态,天气相对比较平静。(图片来源:veer图库)扇型、锥型、屋脊型……烟羽的形状竟然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