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小肠衰老两大标志物,揭示肠线粒体DNA突变的变化规律,有...
此外,刘兴国等人还揭示了自然衰老动物的肠线粒体DNA突变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并鉴定了类型为线粒体DNA低频点突变。为了回答线粒体DNA突变对肠衰老的因果作用,课题组使用了线粒体DNA突变小鼠,该小鼠是一种已被广泛用于研究线粒体DNA突变引发衰老的实验模型。同时,他们使用POLG突变小鼠和野生型鼠,...
印遇龙等:基因编辑并不违背自然选择规律—新闻—科学网
基因编辑技术看似打破了自然选择的传统框架,但其实它仍是自然选择规律的一种人工延伸和加速。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它指的是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传递其遗传信息给后代,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这一过程缓慢而复杂,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产生显著的遗传变化。相比之下,基因编辑技...
分子生物学既能重构物种的演化规律,还能洞察人类的生老病死
疾病是一种表型,只不过这种表型,对于个体来讲,它可能不那么舒服或者说是不适应,使得个体死亡,或者是出现各种症状,绝大部分可遗传的,这种疾病都是由DNA突变引起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演化的动力,我们从演化的视角来看,就是不存在这种突变,如果没有突变,相当于我们就没有演化的动力了,那一旦外在环境变化,我们就没办法储...
通过对拟南芥基因表达的研究,揭示其他各类生物体的生存进化规律
截至目前,拟南芥的基因组序列、表观基因组状态、细胞核内三维染色体结构(基于FISH和Hi-C分析),以及从DNA微阵列获得的聚合校正组数据,都已经可以从公共数据库如GeneExpressionOmnibus(GEO)和ArrayExpress中获取。而且最近,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得到了广泛研究,从短期可塑性(像叶片角度变化、气孔孔...
度量衰老,科学家创建中国人复合DNA甲基化时钟
这项研究基于中国南北方两个独立的人群队列,系统解析了中国人群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与人体多模态数据高度关联的甲基化时钟模型。该模型能较精准预测中国人群的生物学年龄,追踪衰老的动力学,并进一步助力多种衰老干预效果的科学评估。该研究为中国人衰老指数的度量建立了新的工具,为理解...
斯坦福最新研究:44 岁和 60 岁,小心“断崖式衰老”!
研究还发现,与DNA损伤修复、肽基赖氨酸乙酰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相关的通路,在50岁之前会呈现增强趋势(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但50到56岁后便会出现显著下降,此后会接近稳定,并且一直到研究中的最大年龄(75岁)都不再有实质性变化。这三个通路对维持基因组稳定、基因表达、保持代谢平衡至关重要。这表明人体的DNA修复能力...
周光召:复杂适应系统和社会发展|科学|分形|复杂性|自组织_网易订阅
单独抽出单个基因或单个蛋白质,研究其功能一般还不能阐明活细胞的工作机制,需要将一组相关的DNA、RNA和蛋白质通过多种相互作用,在不同调控途径、代谢途径上形成的网络单元进行整合,分析不同途径间的耦联,形成整体跨层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模拟,找出规律,才能说明活着的细胞或器官的工作机制,这是新兴的引入复杂性研究的...
肝变硬,头部会有5个异常,如果你都没有,说明肝脏还很健康
这项检测主要用于评估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数量及其传染性。特别是在评估乙肝病毒是否转阴,以及药物治疗前后效果方面,病毒DNA检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护肝脏健康,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愤怒和抑郁情绪;2.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分的睡眠;...
Cell 50周年专刊 | 时空组学在生物学和医学的新机遇
在此基础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解析了人类遗传密码的30亿个DNA碱基对和大约25,000个基因,开启了研究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功能的新时代,帮助我们揭示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差异及大量表型和疾病背后的遗传变异基础。然而,即使知道了这30亿个碱基对,我们却依旧不能完整地理解基因组。就像我们能看懂“生命天书”上的每一...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2万字长文带你解读生物钟机制
意大利的SantorioSantorio(1561-1636)前后30年记录自己从早到晚的摄食量、排泄量和体重变化,发现有昼夜规律。但他们未能区分外界影响的节律与生物自主的节律。1729年,法国天文学家JacquesOrtousdeMairan(1678-1771)用含羞草做材料,观察其叶片和花的变化,将它放置在全暗处一段时间,叶片仍然有张有合,不依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