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弥勒文化与人类身心灵疾病的疗愈 |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
人身的生理现象有生老病死,心的心理现象,有贪嗔痴慢疑。《大智度论》中举出了人的身心二苦:1、身痛、头痛等四百零四种病为身苦,凡系缚、牢狱、刑戮等皆属之;2、、忧愁、嗔、怖、嫉妒、疑等为心苦,包括由淫欲、嗔恚、悭贪、嫉妒等之因缘所生之忧愁怖畏。合此二者谓之内苦。佛教将人心的负面性统统...
学佛和生活中的“不顺”由何而来?
比如修学禅定本可以清净身心,进而由定发慧,可是见解不正确时反而会生出贪嗔痴慢种种魔境,平常所说的走火入魔也就由此而来,其根源就在于烦恼障。以上便是学佛者所面临的三种障碍。若以生起的先后顺序说,正是由于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烦恼的支使,才使众生造作善恶业行,进而受到果报,障碍正道。例如大家所...
禅通讲座:“贪嗔痴慢疑恶见”缘“财色名食睡”便生无量烦恼——兼...
要想解除生活当中的烦恼,必须明白烦恼的来源,一切烦恼皆因财色名食睡和贪嗔痴慢疑恶见和合而有,是不是这样?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远离。目前为止我们是没办法做到断除贪嗔痴慢,也没有办法远离财色名食睡,那要怎么办?我们必须先把恶见、邪见、疑见给断了,因为把它们给断了,我们就划算了。
禅修七天,体悟如下,破除我执,远离贪嗔痴慢疑,才能洗尽烦恼
当下我明白了,学佛不为其他,只为了修持自己的心,破除我执,远离贪嗔痴慢疑。唯有如此,才能洗尽烦恼尘垢,显现般若智慧,如同导师所说:“这念心觉悟了,就是菩提心,就是菩萨心。佛不是从外面去找,这念心觉悟了,心中就很清凉,这就是佛。”虽然没有坐到好香,但是在七天的禅修中体会了“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
如何才能消除贪嗔痴慢疑
不明白这个道理,住著在神通上,著相,非但贪嗔痴慢疑消不了,反而会更增加。要神通干什么?不就是要名闻利养吗?要恭维、要名声、要供养,贪嗔痴慢疑更增加了,一点帮助都没有。可见要消除贪嗔痴慢疑,非见性不可!不见性不行!根子还是在明心见性上,所以佛教的根本还是明心见性。
《佛法修证心要》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1)
所以要消除这身、边、邪、取、戒与贪、瞋、痴、慢、疑十惑,先要明白本性,开大悟(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深知事物皆幻,都不可得,彻见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我人的本性。在境界上时时保护锻炼它,把多生执着的习气都磨光,贪瞋痴慢疑才能销殒。教下说这四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
佛法中的男女平等 - 环球人物
佛陀讲众生的烦恼——“贪嗔痴慢疑”是男女都有的。我们现在从佛教最正统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平等,比如戒律。据律藏记载,当时比丘僧团里有人犯过错,佛陀就制了200多条戒,而比丘尼僧团里也有人老犯过错,于是佛陀也为比丘尼制定了300多条戒律。为什么女众戒多?因为当时女众里犯过错的情形多,佛陀是根据情况对应地...
佛教:《心经》,读懂经题,就算对佛法入门了!
一切关于佛法的修行,离开了“空无”这两个字,都是自欺欺人。譬如坐禅,轻安的境界生起,慢心也就随之而来,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手段很高明。学念佛的,那颗能念的心终于清静下来,妄念又生起了,猜度弥陀何时放光接引。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佛陀一代时教,都是围绕这颗“心”展开。“经”,即“径”,...
建立态度:问诊贪嗔痴
建立态度:问诊贪嗔痴建立态度:问诊贪嗔痴文/净皓再学八步骤三种禅修,就像及时雨,提醒自己时时回归初心,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佛,应如何修学?法义中阐述了“真诚、认真、老实”与十八字方针的关系,“理解、接受、运用”与八步骤的关系,以及认识“八步骤”三大块内容。导师开示,“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是落实方法...
大千——佛法视角下的世界体系(连载-2)
三界六道之中,越往上层,众生的心念越是柔和与纯净、越是单纯而慈悲,自私心越轻。越向下层,贪嗔痴越重,自私观念越执着。生命是由于“我执”而产生的,所以自私是生命最本质的基因。所以世间恶道众生多如河沙,善道众生少如沙中金粒,这是由生命的本质所决定的。生命如同河流,毕竟能超越自我、溯流而上的极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