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专家孙彩珍总结30年抗肿瘤经验:解郁、通络、软坚、排毒
事情要从20多年前说起。2002年6月,汪女士被诊断为乳腺癌中期,做了右乳全切手术,还进行了4次小剂量的化疗。然而仅半年时间,癌细胞转移到了肝上,还是多发性的肝肿瘤。接下来的化疗并没有控制住汪女士病情,且还在快速恶化。到后来,肝上都是肿瘤,全身浮肿,人也完全变了形,被医生劝回家。汪女士的父母不肯放弃,...
乳腺结节多揉揉就散了?被骗的人已经恶化成乳腺癌了!!
经过穿刺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01乳房结节怎么形成的?乳腺结节是乳房内出现的肿块或结节状病变,可能是乳腺增生、囊肿、纤维瘤甚至乳腺癌。成因复杂,可能与内分泌水平、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除少部分有乳腺癌风险的结节需手术切除,大多数随访观察即可。02乳房按摩能消除结节吗?答案是否定的。...
勇攀“高峰”!芜湖二院乳腺疾病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原先乳腺疾病患者需要在二楼挂号门诊,到三楼进行超声检查,再到一楼放射科排队钼靶。现在,在这一层楼就可以完成所有就医流程。”芜湖二院乳腺疾病科高峰学科负责人孙荣能介绍,为进一步满足患者就医新需求,今年5月,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全新布局、优化流程后的“芜湖市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投入使用。据了解,芜湖市...
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100周年系列 | 广中医:杏林师说
短短5年后,2002年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中心,年服务患者19万余人次,乳腺癌手术量千余台,在全国中医院名列第一。近5年,乳腺病团队获得了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一级学会科技进步奖,科研创新初见成果。自2021年以来,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连年...
癌症的入侵方程式
接受全乳切除且表现出“无疾病征象”的女性患者,有可能在移除原发性癌变肿块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后,出现乳腺癌转移性复发。癌症患者通常会死于这类转移的癌症,而非原发性的肿瘤。(脑癌和血液类癌症属于例外,前者会通过占据整个大脑来杀死患者,而后者的癌细胞则具有与生俱来的转移性。)...
异川楝素通过减少线粒体分裂和鳞状细胞形成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季莉莉团队发现,异川楝素通过减少线粒体分裂和由Smad2/3-GOT2-MYH9信号轴调控的鳞状细胞形成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转移(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相关论文于2024年7月15日在线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难以治愈且容易广泛转移的癌症。因此,识别TNBC进展的关键靶点是急需的。先前的研...
乳腺癌化疗耐药“元凶”如何形成? “新亚群”细胞诱导化疗“失效”
化疗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一部分患者化疗后肿瘤快速进展,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如何找到化疗耐药形成的机制,已成为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面临的共同难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红霞教授表示,她带领团队从探析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出发。
震撼全球!中国攻克癌症难题,研发新药可有效杀死癌细胞!
这两种酶就像是紫杉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帮手”,有了它们,紫杉醇才能顺利合成。更让人意外的是,闫建斌团队在研究这两种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紫杉醇中一种特殊结构——紫杉烷氧杂环丁烷的形成原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这种结构的形成需要一种叫做“环氧化物”的物质参与。
我的科学观|江一舟:临床医生是临床问题的洞察者、破解者
临床医生是第一线的临床问题洞察者,有责任也有能力提出真正值得研究的临床问题,找到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所在,然后展开基础转化研究和纯粹的临床研究,最终反馈到临床实践,形成原创性的“中国方案”。探索破解临床问题的“复旦分型”2019年,我们绘制出全球最大的单中心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图谱,并据此提出三阴性乳腺癌“复...
赵蔚/李杰团队揭示磷酸化HDAC6的相分离导致三阴性乳腺癌染色质...
该研究发现,磷酸化形式的HDAC6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核内转录活跃区域形成了液-液相分离(LLPS)凝聚体,而在非TNBC中这种现象较少见。研究还鉴定出NexturastatA作为磷酸化HDAC6LLPS抑制剂,能够导致染色质结构重塑和转录谱改变,有效抑制TNBC的肿瘤生长。该研究首次揭示了TNBC中存在磷酸化形式的HDAC6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