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研究何以成为“国学”——北大歌谣运动对传统文化的重构与创新
例如,美国学者洪长泰便提到,大多教授学者视《歌谣》周刊为“蓄意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出版物”,“‘学衡派’是完全站到对立面上的中坚。”(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可见在部分学者看来,歌谣研究不仅很难与“国学”挂钩,甚至是对这一领域的冒犯和玷污。那么,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们...
黄平: 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写作课|修辞学|文学写作|黄平(1918年...
就以罗常培本人而论,他为西南联大国文课所写的《中国文学的新陈代谢》一文,熟稔地梳理1917年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从《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一路讲到《新青年》以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绩,批判了安福系、学衡派、甲寅派的复古,明确地站在新文学立场之上对旧文学展开批判。[11]综合来说,围绕写作课等新文...
鲁迅与章士钊的交锋
一时间,主张读经尊孔的“国故派”“学衡派”“甲寅派”等人纷纷拍手称快,仿佛他们已经“打倒”了鲁迅,“打倒”了白话文、新文化、新文学,取得了胜利。面对章士钊的“官威”,鲁迅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与章士钊抗争。鲁迅第一时间就去行政院进行了控诉、争辩,第二年胜诉。同时,鲁迅奋笔疾书,多次在文章中痛批章士...
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声
同时,《新青年》还通过发动东西方文化论战,以及对学衡派、甲寅派的批判等,使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主张文学革命。文学革命既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影响和最见成效的部分。胡适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大主张,强调“言文合一”。陈独秀深感革命不够彻底...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文艺的思维转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与旧文学的斗争中诞生的,革命性与斗争性是新文学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期――五四新文学革命中,“文学革命”论者不管是与以林琴南为代表的守旧派的论争,还是与“学衡派”“甲寅派”以及“整理国故”派的论争,我们都可以看到新旧文学阵营之间那种决绝的态度与排斥的批判精神。
激进与保守: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两翼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理论也还谈不上是现代性的思潮,它只接纳科技的现代性而排斥人文的现代性,拒绝现代性向科技以外的其他领域扩展,包括拒绝儒学的现代性创新,与守护传统但着眼于传统的现代性转换的文化保守主义是不能混同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我认为,无论是政治保守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可以追溯到戊戌思潮。康有为的新儒学既...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1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15,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飞鸟集》:一面过时,一面重生
彼时,新文化运动正受到以胡先骕、梅光迪、吴密为首的“学衡派”,章士钊打头的“甲寅派”,和辜鸿铭等“玄学派”的三面夹击。鏖战正酣时,泰戈尔被几方拉扯,绑上战车,成为了治愈民族创伤的灵药、福音,抑或是骗术、迷毒。懊焖的政治气候中,“迎神与驱傩”同台共舞,就连周作人也忍不住发牢骚,文化界对其“不免有点...
胡适视鲁迅为“自己人”
当五四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时,旧势力、“国故派”、“学衡派”、“甲寅派”颇为不满、怨恨,反新文化的代表人物林纾更是跳出来破口大骂胡适。他一方面给蔡元培写告状信并陈述古文不可废的理由,一方面大骂胡适“大逆不道”并指责胡适“毁灭四千年文化”。林纾还发表《荆生》《妖梦》两篇小说影射、人身攻击胡适...
鲁迅多次讥讽胡适,为何胡适从不还口?
鲁迅对胡适也多有呼应。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贞操问题》批判封建贞操观,鲁迅紧跟其后发表《我之节烈观》,与胡适观点一致。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白话诗《我的儿子》反对愚孝,鲁迅也随之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鞭挞封建孝道。当胡适遭致学衡派和甲寅派攻击时,鲁迅撰写《估学衡》和《答KS君》予以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