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神秘的地震波,在全球传播了整整9天,严重后果却很少有人察觉
研究者发现,地震波的主振荡周期约为90秒,考虑到迪克森峡湾的宽度约3千米,深约540米,这一频率恰好与峡湾的共振频率一致。换句话说,是起初剧烈的海啸演变成了迪克森峡湾中沿短轴方向的“湖震”(seiche,又称湖啸)。随着峡湾中的水体每90秒来回晃动一次,水的动能被传递给峡湾两侧的地壳。“可以说,这场...
格陵兰岛650英尺高的大海啸引发全球地震波
格陵兰岛东海岸100多米(330英尺)高的大海啸也到达了欧洲。根据过滤掉的频率范围,引发海啸的岩崩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单一的峰值(顶部),驻波在记录中以波动的方式来回晃动(中间,描绘了几个小时),
地震波——点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
1909年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一次地震研究中,偶然发现地震波速在欧洲大陆下近35公里处的传播速度突然发生跳跃性变化,纵波速度从7.0km/s突然变化到8.1km/s;横波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加至4.4km/s。莫霍洛维奇敏锐地觉察到该深度处物质成分与性质应该发生了变化,也许存在一个不连续分界面。后经过科学分析,他于...
解决百年理论难题,揭秘地震波的奥秘!《地震学中的Lamb问题(下...
此后关于Lamb问题及其推广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路进行:一条是将介质模型复杂化,借助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或者纯数值方法的手段,研究分层介质或更复杂的介质模型(比如含地表起伏的分层介质,或更一般的三维介质)中的合成地震图问题;另一条是进一步寻求Lamb问题的广义闭合形式解。广义闭合形式解相比于积分解,不仅...
《自然》子刊在线发表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波速异常机制研究成果
(北京)毛世德教授团队合作,对6种不同新型碳酸盐同质多相矿物的晶格参数、声子频率、电子性质、弹性模量和波速特征随压力的变化进行了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并结合新型碳酸盐之间的相变条件和反应,揭示了新型碳酸盐在地球内部的赋存和循环过程,为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组成提供了新数据支持,也为解释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异常(地幔...
猜一猜:地震震级相差1级,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差多少倍?
当震级相差一级时,能量相差约为10??=1000倍(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但是,考虑到地震波的频率、传播介质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观测到的能量差异约为32倍。例如,一次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32次5级地震,或者相当于1000次4级地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震级相差一级的地震,其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可能会有显著差异。
台湾地震千里之外的江西为何会有震感?权威解答来了!
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而千里之外的江西为何会有震感呢?特别是高层住户为何震感更加强烈?对此,记者来到江西省地震局了解相关情况。据江西省地震局预警室副主任李清武介绍,这是因为地震时,震源激发产生的地震波传播至人们所在的地方引发的地面震动,也就是...
中国台湾附近突发地震,为何千里之外的我们有震感?
这是由于地震时地震动产生的外力,其震动频率与建筑物固有频率越接近,震感越强,两者相近或相同时会引发共振现象。高层建筑物固有频率比低层建筑物要低。地震发生后,由于高频地震波很快衰减,而低频地震波衰减较慢,高层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与低频地震波更为接近,所以住在高层的人们震感更加强烈。
为什么要用“车”制造人工地震?
与传统的炸药等其他震源相比,可控震源的优点是震源的强度和频率可以精确控制;而且震动强度远低于自然地震,不会引发地震,也不会对地质、地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沙漠、雪地畅行无阻不同型号的可控震源,高度、长度、重量等不尽相同。以BV620型可控震源为例,重量达30吨,长度超过11米,宽度超过3.3米,高度接近3.8米,...
双通道跨孔雷达CT原理与应用-同度物探
在对岩土介质中发射功率、本征阻抗、趋肤深度、波速等物理量的频率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定40MHz作为工作频率,对岩体的含水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应用双通道雷达在贵州地铁岩溶场地进行了跨孔CT勘查试验,并与地震波CT进行了对比。理论和实践证明,双通道雷达跨孔CT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在工程与资源勘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