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笛”:这是一支来自8000多年前的笛子,改写中国音乐史
每隔一定距离(如2.2厘米),钻有一个直径较小的按音孔(稍呈椭圆形),按音孔数量不等,有5孔、6孔、7孔和8孔之分。贾湖骨笛通常有七个音孔,有的骨笛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还有一小孔,用于调整第七孔的发音。雕刻:一些骨笛上还刻有纹案和图案,显示出制作者的精湛技艺。熏色:制作完成后,骨笛需要经过烟熏处理,...
笛子和箫,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完涨知识了!建议收藏
箫的指孔数量一般为四到八孔不等,常见的有六孔箫和八孔箫,每增加一个指孔便能吹奏更多的半音,拓展了箫的音域和表现力。音色韵律之异笛子的音色明亮、高亢,穿透力强,能够轻易地在合奏中脱颖而出,犹如山间清泉,清新悦耳。特别是在传统戏曲伴奏、民族乐队中,笛子常被用来演奏主旋律,其独特的音色能够生动...
我因学笛改变人生,做出失传的宫廷乐器,找回9000年前的声音
地籁“众窍”是也,实际上就是在一个笛子上打了很多的孔,就是龠,我们后世传的奈依。人籁“比竹”是也,实际上就是排箫,就是罗马尼亚的奈。以前解释不清楚,以为地籁是风吹大地、洞穴的声音,就搞得玄乎了。通过这样的解释庄子的“天籁、地籁、人籁”之迷就解开了。(师父与我一同演奏)在当代西藏地区流传有直...
笛柄杯,奏响“酒神”天籁之音
这件陶杯高16.4厘米,柄高8.4厘米、柄径1.5厘米、柄壁厚0.3厘米,柄中部装饰两道竹节纹,柄部两侧各雕镂一大小相同、不相对称的直径为0.8厘米的镂孔。出土时杯部涂有神秘的朱彩,也就是“涂朱”,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已经把赤铁矿或者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随葬器物上,祈福吉祥或者辟邪,这也说明墓葬等级较高...
喜欢吹笛子的副教授 三顾茅庐结缘制笛大师为其作传:几个孔一辈子
近日,大师传记《几个孔一辈子》首发仪式在扬中举行。该书作者之一是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袁志钟副教授,喜爱吹笛子的袁志钟“三顾茅庐”与常大师结缘,他向记者讲述了与大师交往的一些往事。理工科博士喜欢吹奏笛箫“三顾茅庐”与制笛大师结缘常敦明传作为笛文化著作,有个别致的书名叫《几个孔一...
方孔的笛子见过吗? 在重庆全球首发 有多项专利
室内弥漫开来,像一首田园诗歌,和雅清淡,恬静悠远;如一弯淙淙的溪流,婉转清脆,轻吟浅唱;又像一道故乡的原风景,没有铅华雕饰,清新自然...4月20日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渝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四川音乐学院石磊副教授科研成果“方孔笛”首发式暨点石·竹笛乐团巡演音乐会在...
“铅笔芯做笛子”是怎样炼成的?
在现场,李晓波使用普通台钻,手工操作将长30毫米的铅笔芯,在直径2毫米中心钻出直径1毫米的轴向通孔,然后再在铅笔芯圆柱侧面径向钻出直径0.2毫米微孔12个。不到10分钟,一个微型笛子的造型就完成了。他仅凭肉眼观察和手工操作来完成该项目,毫厘之间尽展精湛技艺。经过专家评分、现场观众投票和网络观众投票等环节,李晓波...
【紫牛头条】喜欢吹笛子的副教授三顾茅庐结缘制笛大师为其作传:几...
喜欢吹笛子的人,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国制笛大师,江苏扬中人常敦明,常大师今年初在家中因病与世长辞。近日,大师传记《几个孔一辈子》首发仪式在扬中举行。该书作者之一是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袁志钟副教授,喜爱吹笛子的袁志钟“三顾茅庐”与常大师结缘,他向记者讲述了与大师交往的一些往事。
当代制笛巨匠常敦明传记《几个孔一辈子》新书发布会在扬中举行
????近日,一本记录当代制笛巨匠常敦明(1936.11—2023.2)老先生的新书《几个孔一辈子——常敦明笛箫制作艺术管窥》(袁志钟常筝常阳著)在江苏省扬中市博物馆正式发布。现场江苏省竹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的各地市竹笛演奏家、学者、会员等近百人出席了发布会。
贾湖骨笛: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远古时代的这支笛子,却能吹出世界...
多年来,考古界、音乐界都对贾湖骨笛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但专家仍提出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谜团:贾湖骨笛的音孔直径仅为0.1—0.3厘米,但细致而圆整,贾湖人钻孔的工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其中一支骨笛留下的三处计算开孔的痕迹,使我们对贾湖骨笛制作的复杂过程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