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发现胆囊腺肌症,需要重视吗?和癌症有什么关系?
对无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但也有些患者需要及早手术、严防癌变,这部分患者朋友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早复查就诊。对那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囊壁不规则增厚、60岁以上的节段型患者,应尽早行手术切除,对怀疑有癌变情况的手术中还需做冰冻病理检查,如有癌变需扩大手术切除范围。
体检报告单惊现“胆囊息肉”,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目前,B超是检查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可对胆囊进行多方位检查,如息肉大小、部位、数量、回声强度、蒂粗细、血流、胆囊壁、胆囊收缩功能等,进而帮助医生判断息肉的性质。单孔腹腔镜微创术巧妙“拆弹”今年3月份,张女士通过腹部B超检查,发现了一个15毫米×12毫米的胆囊息肉,已达到手术指征,而且考虑是腺瘤性息肉,有很大...
胆囊良性疾病——胆囊息肉
胆固醇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约占总体的50-70%,通常<10mm,并且有蒂,外观呈黄色、易碎,通过蒂附着在胆囊黏膜表面。一些研究认为胆固醇息肉的形成可能是胆固醇在胆囊壁固有层中的巨噬细胞内沉积所致,与细胞增殖无关,一般不发生恶变。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症是胆囊息肉的另一常见类型,约占总数的25%,多...
3年前胆囊结石未重视,3年后成胆囊癌!“小小”结石,到底管还是不管?
南京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刘现忠指出,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同时又不合并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情况,可以“忽视”,也就是暂时可以不处理,定期体检复查随访即可。通过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这部分患者可以长期无症状,短时间内很少有患者会出现严重症状而需要手术。这两类,要“重视”——目前通常...
胆囊切除后遭受的三种痛苦,病痛不堪承受!谨慎决定,别随意割除
胆囊息肉在患病之后症状也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胆囊息肉会侵犯到周围的组织,进而引起血便,组织粘连等情况产生。如果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且治疗,以免胆囊息肉发生恶变。3、胆囊腺肌症。
什么是胆囊腺肌症?能不能保胆治疗?
·被动处理措施:随访观察(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每半年左右超声复查,如腺肌持续进展或者进入失代偿期后考虑行胆囊切除术。③对于失代偿期及弥漫型胆囊腺肌症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单纯胆囊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标本应常规送病理检查排除癌变。特别是同时合并有症状或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中老年患者。
超声诊断胆囊腺肌症1例
超声检查检查所见: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局部囊壁不均匀增厚,较厚处范围约31mm×6mm,内可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区,部分无回声区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CDFI:部分增厚的囊壁上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胆囊壁异常声像(考虑胆囊腺肌症,建议复查)。
【积医科普】发现胆囊腺肌症怎么办?
超声是诊断胆囊腺肌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局限型腺肌症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节段型形成节段性增厚,增厚部位囊腔变窄,呈“葫芦状”,近端囊腔常合并结石;弥漫型较少见,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明显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小囊状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或彗星尾状强回声是胆囊腺肌症的特征,对本病的诊断具有...
体检中发现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对于最大直径<1cm的息肉,建议三个月或半年后再次复查。如息肉无变化,可以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对于单发又非常接近1cm“危险线”的息肉,可以行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总之呢,发现胆囊息肉不必太过担心,多数都是良性的,但一定要到肝胆专科门诊定期随诊。
胆结石不切除会不会发展成胆囊癌
1.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固醇性息肉较小且生长缓慢,一般不会癌变,需要警惕的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生长相对较快,直径超过1厘米、基底部囊壁增厚、超声多普勒可探及血供者,多为腺瘤性息肉。2.胆囊腺肌症尤其是节段型腺肌症患者易合并胆囊结石,癌变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