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辟阖:《庄子》的语言特色
庄子讲这个故事,是在表述他路过惠子墓时的伤感怀念之情。当年惠子总是跟庄子辩论,自从惠子去世之后,他再没有辩论对手了。这个情感表达过程中,穿插了一则在现实生活中几无可能发生的故事,庄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好像真的发生过一样。戛戛独造的说理语言????在语言方面,《庄子》极富创造性,其语言的...
庄子《秋水》,阐释了他的辩证认识论
或曰,庄子过分强调了“相对性”,有可能导致不可知论;而且,他承继老子无为思想,过于消极。对于此种说法,可能恰好用上《秋水》中河伯的那句话来回答——“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比如说庄子消极,那他大概就不会针砭时事,包括争霸的诸侯...
《庄子》:人生修行的高度,从他说的话就可以看出
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应帝王》篇中,他写道:“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得道者的话语中,往往体现出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他们的话语不会违背自然规律,而是顺应自然,让事物自行发展。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在《庄子·秋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
《庄子》秋水篇:你的看法决定了事物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庄子》和《周易》...
以道观之《庄子??秋水》篇中“观”的哲学意蕴
可以说,通过非理性的直觉感通性活动来达到物我齐一的境界,是《秋水》中对于“观”的极致表达,“观”就是通过直觉感通性的体认而悟道。《秋水》之“观”的对象和根据“观”在《秋水》中展现出的三个层次揭示出其内在的思想结构和情感表达。回到“观”的发生过程则须进一步讨论观的对象和观的根据问题。对于《...
《庄子》秋水篇:不屑做官的庄子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白话《庄子》秋水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庄子精读》)傅佩荣也认为,《秋水》之“论述之精妙,可与《齐物论》...
庄子的《秋水》教我们怎样去认识外物
《秋水》在表达上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如文章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辨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韵味。文章的语言十分生动,写黄河,则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无边无际,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
庄子最难懂最美妙的《秋水》篇,到底在说什么?
庄子的《庄子》最为难懂,其中最为难懂的莫过于内篇的《逍遥游》《齐物论》和外篇的《秋水》了。这三篇体现了庄子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逍遥游》阐述了庄子的逍遥理想。庄子说人只有摆脱物质和欲望以及心灵的纠缠,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像“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能达到“无所待”的境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