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梁思永诞辰120周年,回望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
作为中国的第一批考古学者,梁思永先生的贡献不仅于在中国建立了考古地层学的典范,撰写成熟的考古发掘报告,也在于他主张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并奉献一生亲身投入其中。在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创时代,李济应邀加入中研院史语所,接替董作宾主持河南安阳的殿墟发掘工作,1930年,梁思永正式加盟史语所考古组。夏鼐管说:“自(梁...
日照丹土和两城镇考古遗址寻访记
另一个原因是,王献唐的老家大韩家村离两城镇近便,他的父亲王廷霖又是第一个发现了丹土遗址,并由王献唐报告给中研院史语所的傅斯年等人。因此,很多人把两城遗址的发现也归结于王献唐。后来有学者经过前后资料查找比对,没有找到当事人包括王献唐本人对此的零星文字,应断定王湘、祁延霈为最早发现人。著名考古...
民国大师级考古学家吴金鼎曾两度肄业于齐鲁大学和清华国学研究院
在1928年至1929年间,吴金鼎先后六次对这城子崖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将考察的情况通报给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主任的李济,并由李济向史语所傅斯年进行了汇报。由于中原大战影响而停止了对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的中研院史语所在傅斯年的决定下,与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成立“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城子崖遗...
王兴:百年中国考古学史的精彩画卷 | 读《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王世民先生1952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56年9月毕业后,即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后,他在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身边学习、工作三十余年,熟知夏鼐先生的生平事迹、业绩思想,接触考古学界的中枢,感受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脉搏,并有机会领...
【李济】淡出学界视野,“中国考古学之父”随蒋介石到台湾之后
1931年安阳小屯考古时合影,左起:董作宾、李济、傅斯年、梁思永1933年,李济(左)与杨杏佛、鲁迅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是...
王世民:1929—1948年,中国考古学的初步发展
北平研究院原本缺乏田野考古人员,从事科学考古发掘的时间稍迟,得到史语所考古组董作宾的帮助(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1934年3月徐炳昶(旭生)开始进行斗鸡台发掘前,特地亲自前往安阳小屯村,参观董作宾主持的殷墟第九次发掘,并且在董作宾的推荐下雇用两名安阳小屯的得力技工。1934、1935和1937年北研先后在斗鸡台戴家沟一带进行了三次发掘,第一...
东西问·两岸“名”迹丨在湖北故乡,追溯“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的...
夏鼐、张光直、李亦园等两岸著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七十多岁时,李济仍亲自带学生去考古工地。1960年胡适与李济(右一)在“中研院”史语所办公楼前。钟祥市博物馆供图1979年8月1日,是李济亲手筹建的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当天,83岁的他因心脏病猝发,在台北市温州街...
东西问·两岸“名”迹|逝世45周年 在台湾找寻李济踪迹
两年后,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的李济与甲骨文学家董作宾等人主持的殷墟发掘震惊世界。这一发现使殷商文化从历史传说变为有据可考的信史。此后,李济的名字便跟殷墟紧紧连在了一起。1948年,李济当选“中研院”第一届院士,同年底迁台。在位于台北南港的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济的身影至今“...
逝世45周年 在台湾找寻李济踪迹|殷墟|考古学|中研院|张光直_网易...
两年后,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的李济与甲骨文学家董作宾等人主持的殷墟发掘震惊世界。这一发现使殷商文化从历史传说变为有据可考的信史。此后,李济的名字便跟殷墟紧紧连在了一起。1948年,李济当选“中研院”第一届院士,同年底迁台。在位于台北南港的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济的身影至今“仍未...
日照丹土和两城镇考古遗址寻访记
在两城遗址发现之前,王献唐作为山东省的省方代表,参与组建山东古迹研究会,于1930年到1931年协助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工作,是当时较早接触龙山文化的山东考古与历史学者。另一个原因是,王献唐的老家大韩家村离两城镇近便,他的父亲王廷霖又是第一个发现了丹土遗址,并由王献唐报告给中研院史语所的傅斯年等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