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863计划参与者:课题组没给出喝王老吉延寿10%结论
广药集团于12月6日晚回应称,这一结论是通过对576只大鼠样本为期两年的安全性实验中得出的,“实验发现,王老吉凉茶实验组的大鼠存活率优于对照组,显示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可延长动物寿命”。据了解,李楚源所指的863项目,是一个名为“功能性食品安全评价因子研究”的大课题,王老吉凉茶作为样本之一于2010年入选了其中凉茶...
学会这13招秘籍,再也不怕导师开组会了!
2组会的汇报工作主要是两种,一种是[近期的文献汇报],另一种是[研究课题汇报]。文献汇报是分享最近一段时间看过的文献,通过文献分享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动态和好的想法等。研究课题汇报主要是汇报近段时间的实验进展,包括已完成的工作和未来要完成的工作。01.文献汇报工作很多导师都会要求学生每周要看多少篇文...
Nat Methods丨汤富酬组开发出scNanoSeq-CUT&Tag技术,可精准检测单...
2024年10月7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Nature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scNanoSeq-CUT&Tag:asingle-celllong-readCUT&Tagsequencingmethodforefficientchromatinmodificationprofilingwithinindividualcell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一种基于单分子长...
武汉大学黎威教授课题组Bioactive Materials:具有长效抗菌效果的...
插入皮肤后,微针贴片迅速溶解并实现益生菌在深层伤口组织中的快速递送,益生菌能够在伤口中存活约一周,并不断将共同递送的甘油转化为抗菌物质,从而在感染的伤口中实现长效抗菌作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伤口的小鼠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施用益生菌微针贴剂在消除有害细菌和促进伤口闭合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同时...
北京大学李中军课题组:Colwellia psychrerythraea 34H细菌荚膜...
近日,北京大学药学院李中军课题组报道了Colwelliapsychrerythraea34H细菌荚膜多糖四糖重复单元的一种合成方式。该方法通过解聚透明质酸聚糖的半合成策略,辅以高效构建β-氨基糖糖苷键的三氟噁唑啉供体,实现了该四糖结构的大量制备。所得荚膜四糖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BMC Med:仓静/方芳课题组报道孕期麻醉暴露增加子代小鼠青春期癫痫...
2023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仓静/方芳课题组在《BMCMedicine》发表了题为“孕期七氟醚暴露通过干扰皮质中间神经元迁移引起子代小鼠青春期癫痫易感性的增加”(Maternalsevofluraneexposureincreasestheepilepsysusceptibilityofadolescentoffspringbyinterruptinginterneuron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发现孕期...
Meta Radiology:朱大江教授课题组综述轻度脑外伤MRI代谢改变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朱大江教授课题组综述“Metabolitechangesandimpactfactorsinmildtraumaticbraininjurypatients:areview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在Meta-Radiology上发表。内容简介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在其一生中将经历至少一次脑外伤,大概75%到90%的患者都...
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课题组:可穿戴式自供电微针贴片用于增强深...
基于此,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和姜鹏副教授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一种集成柔性摩擦电纳米发电机(F-TENG)的可穿戴自供电载药微针(MNs)贴片,旨在增强深部黑色素瘤的治疗。微针由水溶性微针基质材料与带负电荷的pH响应纳米粒子(NPs)混合而成,其中纳米粒子中装载着治疗药物。该装置充分利用MNs和F-TENG的优势(F-TENG能够利...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循环微生物组的特征分析
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比较显示,HBV-ACLF组的循环微生物组整体多样性降低(P<0.05)。加权PCoA显示HBV-ACLF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见图2)。图2.加权基于UniFrac的主坐标分析(PCoA)图每个点代表一名受试者。蓝色三角形表示HBV-ACLF患者,绿色圆圈表示C-LC患者,蓝色正方形表示HC...
两个圈外人的前卫实验,引发了一场不凡俗的科学革命
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苯丙氨酸的3号管产生了一种放射性水平高于对照组20倍的蛋白质,而含有放射性标记的酪氨酸的8号管产生的蛋白质则没有表现出放射性升高。几个小时后,当戈登·汤姆金斯走进实验室时,马特伊告诉了他这个消息:多聚(U)编码的是苯丙氨酸。遗传密码的第一个“单词”被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