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慕贞:17岁嫁给孙中山,体面离婚后带女儿居住澳门,终生未再嫁
孙中山为了搞革命,为了把腐朽的清推翻,长年累月在外面跑,不是去美国、欧洲、日本找华侨寻求支持,就是在国内各地来回折腾策划革命活动。卢慕贞的日子呢,常年都处在跟孙中山分别后的愁苦之中,心里老是想着孙中山,还为他担心。1895年,革命党人谋划的广州起义泡汤了,孙中山虽说没在这次行动里丢了性命,可也...
孙中山从西医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3个月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
有意思的是,通过这件事老师也看出了孙中山与众不同,他曾经告诉孙中山的父亲说,孙中山成年后能干一番大事业,小事不屑做,做也没什么好处。第二年,这位老师病逝,孙中山转入郑帝根的私塾中读书。孙中山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每天勤奋苦读,有时候还在月光下读书。孙中山小时候活泼机敏,兴趣非常广泛,他很喜欢放风筝、踢毽...
1945年,我在深山7天7夜绘制两张图,帮军长完成桂林大反攻
我虽然读书启蒙比较晚,但因心中有信念,立志要报国,学习时很刻苦,小学到初三连跳三级,9年只读了6年。1935年,我18岁,考入湘潭市最好的学校——潭州中学,现在的湘潭市一中,更是雄心壮志,决心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就在我读书期间,母亲不堪家务之累,给我订了婚,实际上是给家里找个家务劳动者。未婚妻叫李淑群...
【每日一练】中小幼丨科一+科二打卡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
小学课文《不懂就要问》进入教材变迁史,与旧版最大不同是什么?
这就是第四课《孙中山先生少年时代》,这是解放区编写的教材,较接近于现在的课文,但尽管如此,也未达到现在课文的通顺流畅的程度。其全文如下: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在村塾里读书的。那时是旧时代,农村中没有小学校,只有私塾,里面一位严厉的塾师教管着十来个小学生。学生初进私塾,先由塾师教读《三字经》和《干...
视频:2020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课文讲解
《不懂就要问》的主人公是孙中山,也就是孙文(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孙中山小时候特别爱问“为什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请教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学习态度。这篇课文属于略读的课文,只需要能够读通全文即可。不过,在这篇文章的字词,考点还是比较多的。
听后人讲述“电台三烈士”不为人知的往事
单志伊是清末举人,曾留学日本,任孙中山日语翻译。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当时在安徽芜湖,军警准备缉捕民生中学的李克农、钱杏邨(即阿英)、宫乔岩等进步师生。作为当地的社会名流,单志伊是民生中学校董,也是警察局高等顾问,提前获悉消息后,他赶紧设法通知李克农等人撤离,躲避了一场...
我的公公陈立夫是公敌
其实我娘家和陈家很早就认识。我的父亲早年曾在汉口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过,两家一直非常熟悉。我小时候读书时就知道陈立夫,知道他早年追随蒋介石先生,是他身边的幕僚,但书本给人的印象是僵硬的,会觉得他是很严肃的政治人物。近距离接触,感觉他很和蔼,没什么架子。
唐翼明:文化能嫁接,但不能移植
这样了不起的人格,历史上少见,今天就更见不到了。从前的中国读书人讲骨气,这骨气主要是从魏晋那个时代开始的,魏晋士族就是读书人家族,代代读书,文化修养很深,自视也就很高,这样就慢慢积累了一种气,这就是士人的骨气,读书人的骨气。中国几千年的皇权很糟糕,但是至少还有一个制约,就是道统对政统的制约,相权对...
周恩来:我认的主义一定不变
“此时,他(周恩来)的智力、魅力,不在汪(精卫)、胡(汉民)之下。”孙中山派往欧洲筹组国民党旅欧支部的国民党人王京歧,在给父亲的信中这样评价。志存高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3年8月中旬,15岁的周恩来考取南开中学,他一袭白色长衫前来报到,欣喜中不失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