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人眼中的二战起点与中国人不同?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不过有些西方学者已开始重新思索这一观点啦。英国的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部新的历史》里表明,“咱们不能无视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这事的重要性,它其实是二战的前奏曲。”这种见解逐步得到了愈来愈多西方学者的认同。在中国的历史记载当中,“九一八事变”一般被视作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西方媒体的中国评论偏见十足,应该深入地了解...
中国日报网11月12日电近日,新加坡前外交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马凯硕(KishoreMahbubani)在美国亚洲协会(AsiaSociety)接受了《中国书评》的编辑亚历克·阿什(AlecAsh)的专访。在谈到是否英语国家或西方的关于中国的研究著作存在反华偏见时,马凯硕指出,大多数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的中国评论往往偏见十足,并未...
「世界说」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西方媒体的中国评论偏见十足,应该...
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媒体,读者无法在其中获得关于中国的公平、平衡的评论。他同时强调,由于书籍出版行业主要由西方主导,读者在通过书籍了解中国时需要摆脱英语评论视角。他认为,英语评论家们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非常坚信,中国要想取得成功和繁荣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卜正民:为什么研究中国需要外国学者?
在此之前,三辉已经出版了一系列卜正民编与写的书,包括《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明代的社会与国家》《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年》《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国家与社会》。本文是记者河西对卜正民的采访,以此对他的作品...
“远东”和“泰西”的碰撞:中国现代化史的多重面向
《年代记忆》作者对此高度评价称:“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大转折,转折的原因就是南方的崛起,城市的繁荣。有了上海这样重量级的中心城市,中国历史第一次出现商业城市压倒京城的局面,出现了一个全然由平民控制的城市。”现代城市文明的核心是契约与法治精神。书中特别提到1916年“金融界东南互保”的往事。1916年5月12日,...
李思琪|中国学者眼中的希伯来历史文学《列王纪》
在上述教材出版的同年,中国圣经学者游斌的专著《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构建》问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游斌专攻《希伯来圣经》和基督教研究,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任剑桥大学(1997–1998)、香港中文大学(2001)和哈佛燕京学社(2005–2006)访问学者,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西方学者为何否定夏朝?河南发现夏王朝中心城,中国史书可信度再次...
在美国历史书《WordHistory,PatternofInteraction》中谈及中国的夏朝时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据传说,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出现了。”将中国本就存在的朝代,运用文字游戏,明嘲暗讽的质疑中国夏朝存在的真实性。西方学者对夏朝存在的质疑,主要基于科学主义的历史观,即强调考古实物与文字记录作为历史真实...
中外学者反对将考古问题政治化,中国学者:世界历史应由世界人民...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赵觉珵黄兰岚陈茜当中国科研人员与当地同行一起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大漠戈壁寻找游牧民族月氏留下的历史痕迹时,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考古工作也会成为一些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工具。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与美国《华尔街日报》不约而同地将中国学者进行的考古工作作为报道选题,并提出“中国政府把...
海外考古大家访谈|安特生:对中国史前考古作出重要贡献的西方学者
阿尔恩(T.J.Arne):《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PaintedStoneAgePottoryfromtheProvinceofHonan)《中国古生物志》丁种第1号第2册,1925年,北京。该书主要报导了秦王寨遗址的材料。作者认为仰韶文化是汉族祖先的遗留,但后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王瑞:“中国历史停滞论”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想象
西方“进步史观”的产物认同“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西方学者“唱衰中国”,他们将中国历史治乱交替、王朝更迭的表象,当作中国历史的演进规律,核心目的是迎合知识界、商界等群体的需要。1748年,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批评中国是专制主义,“在祸患无穷的压力之下,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戴上锁链,但都徒劳无益,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