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推出“文明通鉴丛书” 融通中外 探寻互鉴之路
丛书分辑出版,首批出版了饶宗颐先生的《中外文化钩沉》、成中英先生的《中西哲学论》、刘洪一教授的《犹太文化要义(修订本)》等图书,皆为精深之作,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了解中外文化与文明的窗口。《中外文化钩沉》选录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生前发表的有关中外文化交流史论述的论文,研究主题包括我...
元青 王钧:晚清旅外士人群体的“中学西传”活动及其影响
如宋建昃:《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王韬》,《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5期;王立群:《王韬与近代东学西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美]崔颂人:《美国汉语教学的先驱——戈鲲化》,《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3期;夏红卫:《文化交流逆差下的跨文化传播典范——中国执教美国第一人戈鲲化的传...
观日︱我们如何谈论日本:视野与思考
中日两国长久以来的友好交往,不仅有国家层面的各种活动,民间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互动也不可或缺。近日,赵京华教授主编的学术随笔丛书“观日文丛”问世,首次推出的四册分别是赵京华著《思想构筑未来:中日思想文化读书记》、王中忱著《地之缘:走读于中日之间》、张明杰著《海东游艺:中日文化交流纵横谈》以及陈言著《万壑有...
域外汉籍的学术价值
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看,域外汉籍研究在多个层面均可进一步开拓与延展。首先,从文化层面看,域外汉籍研究中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如汉籍的流布方式与路线、汉籍传播过程中文化点的形成与作用等。其次,从历史层面看,域外汉籍研究中有很多领域尚待探索,例如,在汉籍版本研究方面,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琉球本...
访谈| 王振忠:社会历史与人文地理
也正因为如此,近二十年来,我比较系统地整理或利用了日本唐通事教科书、琉球官话课本、朝鲜燕行录、美国传教士编纂的“榕腔”文献等,并借此展开东亚海域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2011年,我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曾发表《东亚视域中的中国区域社会研究》一文,指出:“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将各种门类的...
中国出版界主题出版物精彩纷呈
《马藏》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文献进行汇集与编纂,旨在通过对相关文本文献的系统整理及再呈现,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对于促进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展现真实而客观的中国近现代史也具有重大意义。
文明互鉴的恢宏历史——《中西文化关系通史》评析
原标题:文明互鉴的恢宏历史——《中西文化关系通史》评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史更加受到学界关注,各类著述不断涌现。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上下两卷,气势恢宏,是近年来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成果。此书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有一说一 用数字解读清史
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宫廷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清代考古。曾任职于文化与旅游部国家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博士后流动站,现任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副组长。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故宫博物院、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多项课题,如:《养心殿清帝理政与空间功能变迁研究》《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图研究...
访谈︱王振忠:从民间文献出发,与徽州结缘
也正因为如此,近二十年来,我比较系统地整理或利用了日本唐通事教科书、琉球官话课本、朝鲜燕行录、美国传教士编纂的“榕腔”文献等,并借此展开东亚海域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2011年,我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曾发表《东亚视域中的中国区域社会研究》一文,指出:“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将各种门类的...
季羡林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今日在八宝山举行(图)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等文,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曾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