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说|我们的生命线,在中国航天交汇
中国人搞导弹的起点,就是始于陈赓与钱学森的那次交谈。于是,这位从美国回来的火箭技术专家先后给我国解放军高级将领作了火箭导弹技术的演讲,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这份《意见书》也成为中国航天事业起步的奠基文献。当时,为了保密,用“国防航空”代替“火箭、导弹”。▲《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
屠守锷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
屠守锷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他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的成就和荣誉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整个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人民。屠守锷的生活往事充...
我校出版社荣膺航空航天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出版社(2014-2023)”
近年来,聚焦航空航天领域获批“国家出版基金”12项(连续7年每年均有斩获),合计40种专著。《飞行控制系统工程系列丛书》(含6种专著)获得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唐长红院士主持的《民机载荷计算手册》、樊会涛院士主持的《现代空空导弹前沿技术丛书》及《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技术》等完成基金验收。出版社《空天推进技术系...
痛别!中国载人航天开创者去世,曾亲手设计东风导弹和神舟飞船!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在人们的注视下成功发射,王永志来不及休息,立刻投身到下一个新型号的导弹研制工作当中,其中包括东风三号和东风五号,逐渐成为了中国导弹领域的中坚力量。王永志曾表示“搞航天不能搞重复工作,而是根据需要越搞越厉害,每次创新就是个挑战”。全新的挑战1986年,54岁的王永志担任中国运载火箭...
40年前的今天“三抓”任务圆满完成 我国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由此跨...
1975年,在当时的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将军主持下,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制定了我国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新的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国80年代前期要完成的“三抓”任务目标:即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液体远程弹道导弹;从水下发射固体推进剂的战略导弹;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1977年9月,党中央正式批准...
导弹、航天、航天员…这些词都由他开创!
1956年,钱学森回国后不久,开始筹建我国的航天事业,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当时还没有“导弹”一词,同时为了保密,钱学森用“国防航空工业”代替了“火箭导弹”。导弹最初的中译名有三个:分别是“火箭武器”“可控火箭”和“飞弹”。钱学森细细考究起来:“火箭武器”显得太笼统;“可控火箭”只是说明飞行...
中国载人航天“大总师”走了,钱学森推荐了他
至此,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11月,中央专委任命了工程四位负责人:总指挥丁衡高,副总指挥沈荣骏、刘纪元,总设计师王永志。姚昆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总师要从宏观上把握世界航天发展大势和前沿技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具有应变能力,还必须压得住阵。载人航天工程涉及3000多家单位、数十万人员,七大...
【宇航天文】从 “嫦娥”到“天和”,盘点中国航天五大系列、中国...
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杨利伟)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北京时间)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落地时间: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落地地点:内蒙古主着陆场意义: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
这些航天名词,由他开创!
“外国人能搞,中国人也能搞”的“导弹”由钱学森提出。1956年,钱学森回国后不久,开始筹建我国的航天事业,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当时还没有“导弹”一词,同时为了保密,钱学森用“国防航空工业”代替了“火箭导弹”。导弹最初的中译名有三个:分别是“火箭武器”“可控火箭”和“飞弹”。钱学森细细考...
缅怀王永志院士!一生只为航天谋 立志报国绘宏图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消息,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王永志于6月11日逝世,享年92岁。《科普时报》特约请《王永志传》一书作者姚昆仑撰写文章,缅怀王永志院士。大师档案王永志,著名火箭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开拓者。1932年出生于辽宁昌图县,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