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丛谈 | 史书对“表”的吸纳:志表体裁的历史溯源
表,是一种以表格形式、按照年次或者类别逐栏排列以陈述事项的文章体裁。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其中第九条规定:“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以专志为志书的主体,图表可分别附在各类目之中。图表尽量采用现代技术编制。”由此正式将表定为...
《灵征志》、《符瑞志》——南北朝史书中为何多了这些新面孔
纪传体史书的修撰体例在《史记》问世之后第一次得到了明确,《史记》中共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汉书》吸取了《史记》的纪、传、表的体例,将“书”改成了“志”。这些变化被后来的史书沿袭下来,成为纪传体史书的一般体例。《汉书》中《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导读
记言体史书,因大多无时间定位,日益不受重视,如《国语》就被目为《春秋外传》,地位在《左传》之下。这时,编年史书由于有时间作为界标,便于考察时事,抑恶劝善,进一步发展起来,成为史书编纂的主导形式。此时期编年记事方式有了发展,按年、时(季)、月、日记事的程序已固定下来,所以内容也丰富充实得多了。编年体的史...
《史通》为什么在明代受到重视
史书体裁。纪传体和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两大基本体裁,刘知几《史通》中有“二体”一篇对此首次加以论述,这被明代史学家所认可。何乔新的《何文肃公文集》记述了纪传体、编年体史书的变迁和纲目体史书的特点。胡应麟在《史书占毕》中论述了班固《汉书》对纪传体正史,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对编年...
“正史”的诱惑
但毫无疑问,“史”所保存下来的纪录中,人(主要是上层人物)的行为占据了颇大的比例(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相传由孔子所编而流传至今的五经,其中《尚书》和《春秋》便应该是出自“史”之手;这两部“经”也被视作中国所存最早的历史纪录抑或“史书”,因为其中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信息。
史学叙事研究与中国自主的叙事理论体系
从渊源上看,自周代史官掌叙事之职,到《尚书》记事和先秦诸侯国史的产生,再经《春秋》褒贬书法到《左传》言事相兼,在史学逐渐产生的过程中,史学叙事的格局、体例、用辞、功能已形成一定的成规。汉武帝时代《史记》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史学叙事的基本传统,追求“实录”以及希望通过叙事揭示事物发展的道理,成为历代史家...
“考众家之异说,参作者之本意”——怎样看待同一史事的不同评论
刘知幾从春秋时期“诸国错峙,关梁不通”的历史实际,说明“史官所书,罕能周悉”,同汉代“四海一家”史官所具备的条件是不可等量齐观的。他又举出《左传》详载戎子驹支、长狄、郯子之事,证明《左传》并不是要通过记载之略以表示“贱夷狄”的思想。他还指出《汉纪》取材于《汉书》,“其取事也,中外一概,...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寻根、溯源、找魂...
像苏东坡除了在诗词歌赋上均有成就,还著有《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点评的著述也十分丰富,在医学、养生方面也涉猎颇深;苏辙著有《春秋集解》《诗集传》《孟子解》等,甚至还改写了司马迁的《史记》;苏洵则与人合著了《太常因革礼》100卷,这既是一部制度性的礼书,又是一部史书。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历史纪事体裁,应该是按照年月顺序载录大事的“编年体”史书,著名的《春秋》,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这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史籍。另外,还有西晋时期在今河南汲县出土的所谓《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编年体史书。这种史书,后来最有名的,是北宋司马光撰著的《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