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生生:蔡邕书论中的生命工夫
传世蔡邕书论文献主要有《笔论》《九势》《篆势》三篇名作,可惜不见古人疏解。笔者不揣浅陋,试为逐篇解之。我的疏解方法来自汉魏六朝义疏体的启发:疏其文,观其象,会其意。我的疏解将自始至终瞩目于道,希望通过一种“与古为徒”的对话来疏通一条道路,通过这条道路来通达中国书法的大本大源。《易》云:“一...
蔡邕留下来的一部隶书,被誉为“笔法之祖”,董其昌评:妙到毫巅
《夏承碑》立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碑文14行、满行27字,共300余字。此碑毁于明代中期,因此不论是真实性还是还原度,这部“宋拓本”都为首选。此拓本也称“华氏真赏斋本”墨拓纸本册页,正文二十一开半,双钩补摹二开,题签及题跋五开半,每开纵26.4厘米、横14.6厘米,...
「展讯」“艺无止境”王小静书法展将于10月12日开幕
1882年,日本著名画家小山正太郎在《东洋学艺》杂志上发表了《书非美术》一文,提出书法不是艺术的观点,针对小山正太郎的观点,日本美术家、美术评论家、思想家冈仓天心发表了《读〈书非美术〉之论》的文章,对“书法不是艺术”的观点进行强烈反驳。日本那场争论50年后,即二十世纪上半叶,书法是不是艺术在中国也...
物象写意是书法艺术的内核和灵魂
蔡邕著《笔论》《书势》《篆势》,书中融进了伏羲的《八卦》,周文王的《易经》,老子的《道德经》,把天体物象变化与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成为引领中国书法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再加上秦汉的书法实践,才有了魏晋、唐宋两大书法艺术高峰的隆起,才有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三...
言恭达:当代书法文化的思考
“燥锋、即渴笔。书家双管有枯笔二字,判然不同。渴则不润,枯则死矣。”(梁同书《频罗庵论书》)渴墨之法,妙在用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渴笔用墨较少,涩笔逆行,苍健雄劲,写出点画中落出的道道白丝。在渴墨的应用中,常常离不开涩笔。涩笔,衄错艰涩,行中有留。蔡邕《九势》中说,“涩势,在于...
初唐四家陆柬之的书法之路
在传统书法中,家学对书法家的影响颇大(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比如,蔡邕与其女文姬,钟繇与其子钟会,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欧阳询与其子欧阳通,不胜枚举。陆柬之出身华亭陆氏。其先祖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手书的《平复帖》,被人誉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自陆机之后,华亭陆氏...
论晋唐时期的书学取法
汉代,官方《熹平石经》的刊立就是既有校正文字又有书法教育的双重作用。“蔡邕鸿都《石经》,为古今不刊之典,张芝、钟繇,咸得其道……献帝时为郎中,雠书东观,奏正定经籍,邕乃八分书丹,刻于太学,碑凡四十六,后人咸取正焉”。《熹平石经》的刊立是为正定六经文字所立,但由名家书写的字体也起到了...
张其凤|太极韵味与诗境画魂——林散之晚年书艺妙谛之我见
林散之书法的画面感,来源于他在书写时,对清水破墨糊这一极端手法的大胆引入。现在,大家创作时都非常注重水墨的变化,尤其江浙一带,一个人如果水墨变化不过关,似乎就表明他还没有真正进入书法门槛,这其实都是拜林老将水墨极端之法引入当代书坛以后所赐。从历史上来看,五代以前,虽有蔡邕已创飞白体,但其飞白与林散之所...
谷雨×联合国中文日|汉字:中国人的审美自修课
唐代张怀瓘《书断》卷上:“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飞白,是在写大字时因着墨不周,不经意中出现的露白情况。相传,蔡邕观看工匠以谷穗编织而成的草帚刷墙,草帚的尖峰高低错落,在墙上形成一条条的空白,从而产生了飞白书的灵感。飞白的字形较大,表演性很强,字字张扬,不适宜于长篇文字的书写,仅适用于...
学习书法,需要了解古代书论,集字蔡邕《笔论》,隶书要诀
我国古代最早的书论著作出现在汉代,大书法家蔡邕则是汉代书论的集大成者。其《笔论》是我国古代书论中的重要一篇。据传钟繇曾苦求韦诞借蔡邕笔论一观而不得,后使人掘其墓而得之,终日精研,书法突飞猛进。蔡邕善篆隶,尤以隶书著称,其《笔论》虽短,但对书法学习颇有指导意义。集字蔡邕《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