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为“梁” 在文化交流交融中增进友谊
“把甲骨文讲给孩子听,让他们学习汉字演变历程,体会古人造字本义,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甲骨为‘梁’,以字为媒,通过一次次文化交流活动更增进了安阳和巴里坤两地群众的友谊。”巴里坤县第一中学思政处主任倪德春表示。曾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的...
甲骨文演义之民字新解:臣+才=民,通过古籍汉字解读破解华夏远古...
原文见:甲骨文演义之民字及国民公民居民,通过古籍汉字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从上图甲骨文看,臣字是一只眼睛旋转九十度,这就是俯首称臣的意思。而普通民众是不需要俯首的,而用来区别与臣的是,民字在眼睛下面加上一个才字。才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
如何解读汉字里从“一”到“十”这些数字?
甲骨文和小篆之“七”。甲骨文的“七”,更像现在的“十”,只是一“丨”稍短。丁山先生说,一横中间一短竖,象“刀断之形”,“借为七数专名”。甲骨文的“十”,本为“丨”,后中间加一点,如“卜”;“七”则是一长横中间加以短竖。小篆的“七”,将竖画弯曲,也是为与“十”更明确地有所区别。
龙行龘龘,龘从何来?有什么字面背后的意义?
陈冬冬: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中最早记载此字。《玉篇·龙部》:“龘,龙行龘龘。”形容龙飞行的样子。记者:后来经过什么演变,有哪些地方用过“龘”?陈冬冬:说起龘字的演变,其实这个字是龖字的异体字,其出现更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文脉悠远,与古为新
展览中,汉字的演变历程娓娓道来,从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每一种字体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让外国友人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巡展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轨迹,通过多媒体技术重现古代书写工具与技法,且融入互动体验环节,如拓印甲骨文、书写毛笔字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将汉字文化魅力...
中国龙,从哪里来?
龙是不同时空迭经增补、修饰而成,原形已杳不可知(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还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龙字就不代表一种实有动物。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盘庚迁殷约在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纣定在公元前1046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盘庚迁殷至武王伐纣、前后两百多年之物。在甲骨文中,凡是独体象形字,如虎、象、牛、羊、犬、豕、鸡、鹰...
央媒看河南丨你好,安阳!_央媒看河南_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近年来,安阳在擦亮“殷墟甲骨文”历史文化标识、打造“中华字都”上不断发力,努力让甲骨文融入城市肌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甲骨传奇,从青铜钟鼎到竹简帛书……中国文字博物馆,记录着汉字的漫长发展历程,呈现出文明发展的清晰脉络。
沙公临古:胡小石以临古勾勒再现中国书学和书法艺术的历史与精神
本书裒集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胡小石先生于20世纪20—40年代临写甲骨、金文、秦篆、汉隶、汉晋简纸、南北朝及隋代碑志法帖等古代书迹作品一百三十余件,绝大多数作品系首次披露。内容涉及殷商甲骨文八种,两周金文两种,秦代篆籀三种,又有汉代钟鼎、镜铭、墓券、刻石、摩崖、画像题榜等十四种,悉用荣宝斋精制仿古...
有趣!甲骨文的“行”字像十字路口
“轻舟已过万重山”“雪上空留马行处”“西出阳关无故人”……1882年,德国学者冯·李希霍芬第一次使用“丝绸之路”形容被人惊叹的通商大道时中国的“行”才被世人所知这距离华夏先人构建交通网已经过去了近4000年从甲骨文到楷书“行”字是这样演变的↓...
“羊”字比甲骨文还要早 包含它的地名典故还有哪些?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古代“羊”通“祥”,含“吉祥”之意。甲骨文写法描绘的是一只羊头的正视图。金文和小篆大同小异。其实,“羊”字出现远比甲骨文要早的多。1932年,甘肃辛店出土了一批有原始文字的陶片,乃是甲骨文的前身象形文字,处于仰韶文化时期,上面有禾、羊、鱼的象形符号。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