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庙:让古建筑成为城市历史的讲述者
“刘氏家庙不仅是一个有居住功能的建筑,更体现出当时建筑的高水平,”在现场,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打开了话匣子,“它其实是在我们广州、岭南的气候条件之下,聚焦于所需要的功能、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平衡整体的设计。”刘氏家庙体现出当时建筑的高水平以灰塑为例,邵成村说,一方面是所用材料的组合与...
读懂广州·粤韵丨九九重阳佳节至 登高壮观天地间
登高是广府最重要的重阳习俗。2007年,“广州重阳登高”就入选了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高于广州人而言,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如同广东音乐经典曲目《步步高》一样,展示了广州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花塔曾是广州建筑物的高点,也曾是人们钟爱的重阳登高之处。重阳节俗源...
这座最美的岭南古建筑群,来广州总得进去逛一次
古祠流芳关于陈家祠,生活在广州的人耳熟能详。这座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的陈氏书院,由最初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应考或办事时的暂时居住地,到教学学校的变迁,再到成为工厂办公地...陈氏进士旗杆百年历史洪流中,陈家祠以包容的姿态,接纳一个又一个角色的转换,和几代广州人交织出时代记忆。岭...
古樟与古建筑相映生辉
古树历史这棵古樟树植于1788年,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这棵古樟树的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能够较好地为游客和树下停放的车辆遮阴。此树植于1788年,其前方为1915年建成的沙面北街65号百年建筑,曾是三井洋行、万国医院、邮政总局综合楼等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该古树树干稍有倾斜,枝条上有石韦附生。
读懂广州·粤韵丨千年沥滘古韵长 新中轴上绘蓝图
从地铁沥滘站东行数百米,在离珠江边不远处,会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岭南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沥滘卫氏大宗祠,其五开间的格局在广州地区极为罕见。不过,沥滘第一座祠堂并非卫氏大宗祠,而是罗氏第三代后人罗宗润获皇帝赐封后返乡兴建的罗氏大宗祠。罗宗润聪明好学,官至浙江布政使参政,为官期间建功颇多。朝廷对他进...
触摸“千年城脉”,广州传统中轴线藏着哪些秘密?|文化中国行
北京中轴线以“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美誉深入人心,全长约7.8公里,串起15处建筑及遗存,见证着古都750多年变迁历史(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北京中轴线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古代、近代)与新中轴线示意图。南越王博物馆供图...
读懂广州·粤韵丨昔建博物馆开风气 今与城相融领潮流
1916年5月11日,归国华侨黄葵石在龟岗“东山庙”附近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了一处南越时期的大墓,这被视为南越国考古的起点。1928年,学者傅斯年与顾颉刚在中大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即中大“语史所”,内设民俗学会、考古学会。当年10月22日,傅斯年等主持成立的中研院史语所在广州东山柏园建立。1925年,广州第一个...
广州东风东路又又又挖出文物?工作人员:在做考古前置工作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介绍,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其中墓葬71座,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20座,唐宋时期14座以及明清时期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罐、滑石猪等各类质地文物约108件(套)。
触摸“千年城脉” 感受现代风貌 广州传统中轴线如何“活起来”?
北京中轴线全长约7.8公里,串起15处建筑及遗存,见证了古都750多年的历史变迁,7月27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北京遥相呼应,建城2200多年的广州也先后孕育出古代城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城市传统中轴线和城市新中轴线,形成古韵与新貌兼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城市风貌。
千年商都广州,和它的中轴演进
此后,广州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以及大剧院、省博物馆、市图书馆、第二少年宫等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中轴线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广州城市新中心。摄图网(已获授权)2009年新中轴南延至海珠也带来了新四大文化建筑、海珠湖绿心、广州之窗等项目;2019年洛溪岛也被纳入新中轴线。